佔領後,「勇武抗爭」成為社運主流,鳩嗚光復固然是勇武抗爭;狙擊無證懷仔更是勇武抗爭;早前立法會外的垃圾桶縱火案,當然也是勇武抗爭了。

勇武抗爭沒完沒了,社會吵成一團,煩不勝煩,更令人擔心的是,萬一有人情緒失控,鬧出的亂子將一發不可收抬。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對此十分勞氣,認為大家有不同意見是正常,但處理矛盾必須有制度,不打架、不上街、不勇武抗爭,社會才可向前走。相反,如果大家只想抗爭到底,永世不讓步,永世勇武抗爭,社會將不可能向前走,大家只可攬住一齊原地踏步云云。

林煥光說的無疑有道理,近年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正是因為社會高度政治化,爭拗不斷,抗爭不休,凡政府提出的都有人反對。連改劃土地用途加快建屋,也有團體入稟司法覆核,這無異於勇武抗爭的變奏。早前有退休大法官批評司法覆核被濫用,社會陷入虛耗,跟林煥光所說的可謂如出一轍。

道理誰人都懂,問題是孰令致之?將所有責任歸咎於反對派十分容易,但這決不是唯一原因。香港之所以原地踏步,寸步難行,在於港府欠缺認受性,官員誠信破產。正因為政府授人以柄,說甚麼都沒有人相信,做甚麼都阻力重重,令反對派有可乘之機。年輕人被煽動,自以為「沒有抗爭,哪有改變」,勇武抗爭怎能不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