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普及,除了為人們帶來方便,亦帶來安全隱患。本港在短短八小時內,發生兩宗俗稱「尿袋」的外置手機充電器爆炸意外,其中一宗更導致家園盡毀。目前沒有專門法例監管該類鋰電池產品,僅靠海關以打擊冒牌貨的方式掃蕩,不僅成效甚微,更是不切實際。

昨日清晨觀塘翠屏邨一單位突然起火,濃煙直捲半空,居民倉皇逃生,這驚險一幕疑與「尿袋」充電過熱導致爆炸有關。無獨有偶,前晚深夜灣仔港鐵站亦有乘客的「尿袋」突然冒煙着火,幸好及時被港鐵職員撲救。

兩宗事故沒有造成人命傷亡,可說是不幸中之大幸。現今人手至少一部智能手機,「尿袋」的使用十分普遍,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由於質素良莠不齊,冒煙起火的事故時有發生,連同今次事件,今年至少發生七宗,而且大部分都發生在港鐵範圍內。要知道,幸運之神不會永遠眷顧,萬一下次在人多擠擁的密閉車廂起火,或在戶主熟睡時發生爆炸火災,還會這麼好彩嗎?

目前市面上的「尿袋」牌子眾多,質素參差,而名牌售價往往不便宜,不少市民貪平,寧願購買不知名牌子。誠然,名牌貨並不意味絕對安全,而更不堪的是,現時冒牌貨幾可亂真,市民根本難以分辨,去年曾有一品牌「尿袋」發生爆炸,事後該品牌派員上門檢查,始知為冒牌貨,而且售價比正牌貨還要貴,簡直諷刺。尤其是隨着網購大行其道,不少人在網上購買涉及鋰電池的產品,安全質素難有保證,當局亦鮮有監管,消費者可謂防不勝防。

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鋰電池產品並無專門法例管制,僅納入《消費品安全條例》及《商品說明條例》,由海關負責執法。問題是,海關並無電機專業知識,人力物力亦有限,往往只能在接獲商標持有人舉報後才派員掃蕩,而且針對的只是冒牌與否,而非直接監管品質。儘管消委會也曾就「尿袋」品質安全進行檢測,但由於並非執法機構,最多只能提醒消費者小心選擇,相對於「尿袋」的廣泛應用程度,這樣的提醒顯然並不足夠。

從一次又一次的爆炸事件可見,規管鋰電池產品已是刻不容緩。事實上,美國聯邦航空局早已指出,鋰電池一旦在機艙起火,引起的濃煙可在瞬間籠罩機艙,危險性遠比想像中高,美國運輸部危險物料安全署亦於今年開始對鋰電池貨運作出規管。至於鄰近香港的南韓,多年前已有規定,凡在當地出售及製造的鋰電池,必須得到相關部門認證。香港作為全亞洲最多人擁有手機的地區,港府竟然對相關產品放任自流,置市民性命安全於不顧,簡直不負責任。

當然,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再有質素的產品也未必百分百安全。正如專家所說,不少人習慣為鋰電池產品充電時「叉過夜」,甚至擺放在易燃物品附近,導致危機四伏。所謂防患於未然,惟有市民提高安全意識,才能避免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