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多年來,內地和香港政府均在不同層面鼓勵青年人創業,認為通過創業可以推動就業,各式各樣的創業基金、創業講座、創業比賽都在為青年人創業提供支援。不能否認的是,青年創業有成功例子,而這些例子往往會被傳媒廣泛報道,把那些青年創業家吹捧成「傑出青年」、「模範青年企業家」等等。可是,社會大眾有否客觀地了解一下,有多少剛畢業的青年創業,最終能成為「傑出青年」和「模範青年企業家」呢?

政府鼓吹「創業夢」,的確(短暫地)解決了不少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青年人利用他們相對便宜的成本(例如互聯網知識),然後向財務公司、銀行或家人借來創業資金,希望夢想成真。

在熱夢和衝動刺激之下,青年創業者往往忽略了不少成功企業家的要素,包括行業生存技巧、品質控制、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融資方法、行業法規等等。結果,往往是到處碰壁,不少青年創業幾年甚至十幾年,借回來的資本耗光,卻仍未夢醒。夢醒之時,才驚覺已經債台高築,青春已逝。

當然,筆者不是在潑青年創業者冷水,而是希望青年人在滿腹創業大計沖昏頭腦之時,可以先冷靜一下,虛心地向前輩請教。須知道,大多成功企業家都不是剛畢業就創業的,而是通過「打工」,一方面去積累相關行業知識和創業資本,另一方面學習營運管理和構建人脈關係,然後選擇適當時機和地點,建立有競爭力的團隊,最後才能成功地在汰弱留強的市場經濟中佔一席之地。

故此,空空的創業夢,以及來之容易(例如家人貸款)的創業資本,均與成功企業家的創業模式相距甚遠。青年創業與重創青年事業,或許只是一線之差。勸君惜取少年時,追夢的人,應該憑藉的是實力和努力,而不是空想和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