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剛過去,市民普遍都會在聖誕節交換禮物,但當中又有多少具實際作用?有團體就舉辦換物會,讓市民將無用的物品,轉贈至有需要的人手上。聖誕節普世歡騰過後,結果又會造成多少浪費,對節日又有何意義? 相關新聞刊A6

顧問老師:April Ip

Q:為何每逢節日都會有過度消費現象?

A:在喜慶節日如聖誕節、新年,市民多以消費模式去滿足慶祝欲望,到餐廳享用豐富晚餐,或購買禮物給親友,以表達慶祝的快樂。另外,在經濟全球化之下,國際企業壟斷整個生產線,工業化的生產模式製造出大量商品。為了加快銷出商品,商家將傳統節日打造成消費旺季,利用大量資源作鋪天蓋地宣傳,鼓勵群眾外出消費。現今資訊發達,大眾受到大量鼓吹消費的資訊影響,令社會易出現過度消費現象。

Q:有團體鼓勵市民將無用的聖誕禮物交換,活動對環保有何意義?

A:此活動令市民反思聖誕送禮會造成浪費。市民都會收過或送出無用商品,結果只會變成垃圾,從而希望教育大眾節約消費,減少製造浪費。而將禮物轉送他人,將對自己無用的物件轉到有需要的人,能令物品循環再用,某程度上減少垃圾問題,轉贈禮物亦能保留節日的意義。但歸根究柢要減少廢物源頭,市民始終要改變自己的消費模式,亦不能完全依靠轉贈活動消除垃圾。

延伸思考

1:為何近年提倡換物、送贈舊物的平台愈來愈多?

A:港人物質生活豐富,當物質水平幾近飽和,亦會造成相當程度浪費,不少人會將仍是新簇簇的物品掉棄,港人亦開始意會自身的浪費問題,希望為垃圾另謀解決方法,而非掉到垃圾箱。當資訊科技日漸發達,市民就藉?網上渠道,為舊物尋找新主人,換物或贈物平台亦應運而生。加上普遍市民的知識水平上升,不再只是關心自己,會考慮他者和社區的需要,不少人仿傚外國小社區文化,於社區內自發組織換物活動,亦是公民意識的彰顯。

2:過度消費對青少年,以至社會整體有何弊處?

A:部分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容易受傳媒及商場的宣傳訊息所影響,以為消費能夠換來滿足感,甚至藉此建立自我形象。但青少年未有經濟能力消費,結果會以不正常途徑滿足物質,如以信用卡消費或借貸,導致欠債,或是不法活動賺取金錢,如援交、販毒或帶水貨等。當青少年對金錢和物質的價值觀扭曲,社會要付出資源援助他們,當這些青少年投身社會後,可能成為社會罪案和不穩定的因素,最終令社會受害。

3:聖誕節日能夠帶來甚麼經濟效益?

A:商場和商戶會以聖誕節日作宣傳,鼓吹市民於聖誕節時外出慶祝,市民會到商店購衣物和禮品,能令零售業得益;不少人亦會到餐廳享用豐富聖誕大餐,餐宴亦令餐飲業得益,加上不少商場都會佈置裝飾、展覽品,和舉辦慶祝活動,甚至大型倒數,等等活動都能吸引外國遊客來港感受節日氣氛,可令旅遊業和酒店業得益。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