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未來面對最大的挑戰相信是人口老化。千呼萬喚的退休保障方案,政府以扶貧委員會名義展開諮詢,隨即引起各界熱烈討論。方案主要爭拗在是否「全民」,政府列舉的不論貧富(不設資產限制)和有經濟需要(八萬元資產上限)方案,被批評為迴避全民和有傾向性。

林鄭司長明言,政府對不論貧富方案有保留,主要考慮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香港現時「人口紅利」尚在、庫房水浸,近年亦錄得可觀的財政盈餘,短期向全港長者派發每月三千二百多元養老金不成問題。但香港勞動人口將於一八年達至高峰而下降,人口亦進一步老化,撫養比率逐年攀升。政府預計不論貧富方案造成平均每年新增開支達四百多億元,長期必然出現結構性財赤,並壓縮處理其他人口老化問題的公共資源空間。

近年政府對財政收入和開支預估經常失誤,致使近年屢獲高額盈餘而「派糖」,因此政府被質疑對數十年後財政評估是否準確,增加稅率是否必然。更有生動比喻說,即使放了衞星,也不可能保證運行五十年,對未來方案是否可持續,可因應當時財政狀況調整。再者退休保障的開支討論不應聚焦在加稅和市民身上,應是社會整體責任,企業和政府也要承擔。

有學者詬病,有經濟需要方案是翻版綜援,只不過資產上限略高數萬元,是在現時三層長者福利上(綜援、長津和生果金)增加另一層次,倒不如直接增加長者生活津貼,省卻行政成本和令更多長者受惠。無論如何,市民應明白羊毛出自羊身上,要享有全民養老金,必然在年輕時付出更多。對此,市民應多表達意見,為香港退休保障不足制訂解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