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退休不久,不甘寂寞,積極當義工,在機場指導新港的遊客,期間甄選甚為嚴格。筆者發現不少同類長者,都力求參與各種活動,以打發時間。

(設計圖片)

港人的平均壽命為世界之冠,確實原因雖未可知,但與良好的醫療服務及人人努力工作不無關係。所謂得閒死唔得閒病,每日都有一大堆事要做,有目標要達成,對腦部健康便有幫助。只要身體情況許可,控制三高(血壓、糖尿及膽固醇),長壽可期。

由六十到七十五歲這一群人,大部分經已退休,雖稱長者,其實身心俱很壯健;每日悠閒度過,努力尋求快樂,於是結伴同遊,成為旅行社的常客;也有爭取長者優惠服務之便,到處漫遊,看電影聽音樂,座上者近半都是人老心不老的長者。但長此下去,不無苦悶之感,有些甚至鬱出病來。

據統計處的資料,香港人口老化乃大勢所趨,生育率下降卻令年輕一代人數減少。換言之,六十到七十五歲這一組別,人數不斷躍升,可能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五,我們應該稱之為嘉年,而不是老年;反之,十五至二十五歲的一群,只佔不足百分之十。

以往我們注重青年工作,投下不少人力物力,成效不彰。而老年工作,只講扶老,務求令他們安享晚年,未免忽略了這一群人的真正需要。他們還是大有可為,不是過把癮就等死的。他們許多在學生時期尚未認識讀書之樂,工作之年又沒有時間進行學習,都應該在退休後這十多年中補充、學習、嘗試,不應局限於悠閒的生活,或每日拿幾份免費報由頭看到尾,而是認真的重複學習以往疏忽了的課程。這隱形的需求應該發掘,亦要加強成人教育和導師的培訓以配合。

把一群心智成熟、有自控能力的人組織起來,給予不單是填鴨式的灌輸資料,而是練習推理、思考和分辨能力,以此平衡一班流於衝動、輕信和搖擺的群眾,未嘗不是社會的穩定力量。

最近一件事例也給筆者一些啟發。一位病人的父親,本來從事管理工作,退休後突生奇想,要做一名律師。於是重入校門,寒窗苦讀,再當幾年實習,到正式成為律師之時,已年屆七十。現在每日返工,生活十分充實,足為我們的榜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