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的大廈建造工程常用到竹棚,既有由底至頂把建築物重重圍住,也有個別單位進行維修時出現的飛棚。相傳搭棚技術創自「有巢氏」,他熟練於樹上建屋技藝,一代傳一代,至清朝時期,竹棚業在廣東省肇慶市極為興旺,再傳至香港。香港棚業商會監事長伍槐枝從事竹棚業四十年,是正宗「紅褲子」出身,在他眼中,搭棚不是「地盤工作」而是藝術,必須先了解竹的靈魂,才能使其發揮最大功效。

本港的建築工程常出現竹棚,構建成工人的工作平台,讓工人爬上去工作。

竹棚並非只是「地盤工作」,而是藝術。

有「竹棚界狄龍」之稱的伍槐枝,當年放棄了加入電視台成為明星的機會,選擇留在竹棚業打拚。

六十二歲的伍師傅身穿格仔恤衫,襯上西褲皮帶,手戴精鋼手錶,看起來更像文化工作者。事實上,他愛鑽研書法、水墨畫:「其實搭棚同其他藝術一樣,是一種文化精髓,我集百家之大成,亦將其合之為一。」了解竹棚藝術的歷史文化,對竹枝種類、不同用途更是滔滔不絕。

伍師傅指出,竹總共有二千多種,盛產於四川及廣東,惟四川竹味甜,竹幹軟,通常作為熊貓食糧;廣東竹竹幹硬、實淨,多用來做竹棚。「搭棚用的是茅竹,搭棚除了要竹靚,紮竹手藝亦非常重要,搭得靚同穩就係中國文化藝術的一種。」

禁忌守則多

看着搭棚工人在大廈外牆飛快地游走,把竹枝縱橫交錯建構成工人的工作平台,外行人除擔心工人的安全,有時也不禁羨慕他們飛簷走壁的好身手。伍師傅強調,今時今日,行業講求安全,會做足安全措施,最基本是開工時配上由肩膊套至腰部的降傘式安全帶、戴上安全帽和手套,穿上安全鞋,在棚架工作時扣上防墮器,以避免意外發生。

現代的安全措施要做足,畢竟行業源遠流長,總有一些昔日留傳下來的禁忌守則。例如,領班每見到工人在唱歌,便會即時喝止,伍師傅估計是不想工人分心,時至今日大家也會遵守,畢竟開工時心安最重要。另外,以前若工人出門前看到女人洗頭,會認為不吉利,當天便不會去工作,但時移勢易,他說:「真係唔知點解,但依家唔會啦,有時都會見到屋企人洗頭,咪又係咁去返工。」

行內欠團結

時代進步,竹棚業也起了變化。作為老行尊的他回憶行業鼎盛時期指,當年大家十分團結,只有兩個竹棚社團,大家是兄弟,「以前搭完棚,如果遇上地產商唔畀錢,就一於唔拆棚,就算地產商搵其他公司拆棚,佢哋都唔會接,大家爭取正義。」他感嘆道:「依家無呢支歌仔唱。」最近,更曾遇上行家偷竹,損失約一萬元,即使報警也不了了之,「竹棚呢行需要團結同更多人傳承。」

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也指,三十年前竹棚業鼎盛時期,工人除了在街頭等派工,地產商會直接聯絡工會找工人,「我哋會就工種需要,派唔同工人幫手,平均派工,工人輪住開工。」他認為以往由工會派工較現時判頭制更能保障工人,當遇上拖欠或不公對待,可即時與地產商討價還價。何又指,業內的工人數量一直有增無減,希望政府對竹棚工人的保障更全面,「市面上好多人會用外判等去壓價,其實叫價愈低,會影響工人的工作態度,成為惡性循環。」

文:袁樂雯

圖:何天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