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絡廿三條」之稱的《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今日恢復二讀,激進派議員已揚言全力拉布,網民更號召包圍立法會,到底會否重演衝擊甚至佔領立法會一幕,沒有人說得準。

平情而論,香港在保護版權方面早就跟不上國際標準,港府作出修訂可謂應有之義。事實上,有關修訂早在○六年已着手草擬,一二年提上立法會,但因引起打壓「二次創作」和「網上惡搞」、扼殺言論自由的質疑,引起廣大網民反彈,令修訂胎死腹中。之後港府重新諮詢,並作出多項豁免,以為萬無一失,豈料反而激起更多反彈,網民紛紛製作「懶人包」講解「網絡廿三條」之害,極盡危言聳聽之能事。人們情緒被挑動,沒有理性可言,不管當局如何解釋,也只換來愈解釋愈掩飾之譏。

說到底,一條符合國際標準的法例竟惹起這麼大爭議,甚至隨時演變成政治風波,跟港府得不到市民信任有關。有人說,條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如何使用,萬一淪為以言入罪的工具,後果不堪設想。事件經反對派上綱上線,網民一面倒相信政府不安好心,勢要推倒立法而後快,原因正是出於不信任。

其實,類似情況亦見於其他政策,例如東北發展大計被扣上割地賣港的帽子、高鐵等大型基建工程則被指為讓內地「cap水」等。港府無法贏得市民信任,難道不需要檢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