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葉錫恩與世長辭,享年一百零二歲。可能在一些人心目中,葉近年政治立場趨向保守,例如她對佔中大大不以為然,不管如何,她對香港的感情以及貢獻是誰也無法抹殺的,港人對她應該存感恩的心。

談到杜葉錫恩在香港的事業,不得不提到其英國人身份。前廉政副專員郭文緯憶述跟她的交往相當有意思。有一次她到廉署舉報,說是受人所託,由於她堅拒透露委託人身份,最終未能跟進。郭認為此事反映廉署成立之初,市民信心仍然不足。這固然是事實,然而,當年警廉衝突一幕,市民不知道廉記手瓜有多硬,也不知道港英政府反貪決心有多大。但無可否認,杜葉錫恩的英國人身份,即使不是無往而不利的「通行證」,至少在百姓心目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杜葉錫恩在回憶錄中也承認,自己在港英政府眼中是個麻煩製造者,只是不能拿她怎樣。當年蘇守忠就天星小輪加價絕食抗議,身穿上書「支持葉錫恩」的大衣,被視為本土社運的先聲。結果蘇得以全身而退,不能不說是港英當局「不看僧面看佛面」的結果。

其實,這也是那些「逢殖必好」的「戀英派」必須認識的香港。要搞抗爭,請先看自己的頭髮和膚色。同時,杜葉錫恩參政時也是個和而不同的年代,起碼她選立法局敗於司徒華,沒有人去其辦事處「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