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智庫委託大學就香港房屋問題做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政府房屋政策評價不佳,過半受訪者認為政府有責任改善現狀,並且要協助市民置業。

房屋是目前香港社會最受關注的課題,這次民調從土地利用和住屋需求兩方面入手探索問題,比以前集中討論住屋更有參考價值。其實,單獨討論住屋而不談土地,即使得出可行的辦法,也只能達到治標的目的;土地的開發、分配、利用才是問題的根源。

這次民調的主事者立意應屬正面,但在土地和住屋的討論上卻將兩種不同難度的問題劃一處理,顯然思慮未夠周全;得出的結果非但參考價值成疑,甚至會誤導公眾。

住屋問題不難處理,可以用國際標準結合本地實況,得出香港人在住屋上應該享用和實際使用空間的差別;問題的癥結就在如何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而已。這類問題難度不大,無非是受訪者在住屋方面的經驗之談;用電話抽樣訪問,得出的結果應該有相當參考價值。一如所料,受訪者普遍不滿目前樓價超高的狀況,要求政府出手協助置業。

土地方面,民調問受訪者填海和改劃郊野公園兩大問題,結果是支持和反對以填海或改劃郊野公園增加土地供應的受訪者各佔一半。四成八的受訪者支持填海增加土地供應,四成六反對;四成五的受訪者贊成將部分郊野公園改為住宅用地,反對的則有四成八。

就近年市民對填海和郊野公園改劃的負面反應而言,這次民調的結果有點出人意表,支持者似乎比想像稍多。不過,土地問題並非常識,一般市民不可能熟知香港土地的各種情況,然後輕易在電話訪問上就簡單的問題作出有用的回應。這次民調如果能夠讓受訪者知悉香港土地的基本訊息,以及形成今日有土地而不能使用的歷史淵源,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