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天氣持續暖洋洋,令人引頸期待的楓葉美景亦姍姍來遲。在元朗大棠、屯門大欖、烏蛟騰等地的楓香林月初還是一片綠油油,近日才剛剛轉黃,變成紅色必須再等一段時間,不少怕錯過季節、乘興而來的遊人難免失望。

為甚麼有的樹葉秋天會變紅?翻查資料,原來樹葉中除了製造綠色的葉綠素,還有製造黃色的胡蘿蔔素以及製造紅色的花青素,胡蘿蔔素及花青素平時不參與光合作用,處於休眠狀態。當氣溫變低、夜晚變長,葉綠素被大量分解掉,這時掩沒在樹葉中的其他色素就會顯露出來,呈現奼紫嫣紅。今年立冬以來天氣暖和,相信要等到下周冷鋒殺到,才會令楓葉迅速變紅,綻放紅葉美景。

非為介紹科普知識,想說的是,生活中只要是美的東西,總會有人欣賞。所謂獨木不成林,香港的楓香林雖有幾處,可惜規模都細小,有些只種在道路的一旁,同北京的香山紅葉差得太遠。設想當初多栽種楓香樹,每處形成至少五百米長的規模,冬日裏紅葉夾道,落英遍地,那該是多麼的壯觀。

可以吸引遊人的當然不止楓香紅葉。香港位處亞熱帶,大量的花果樹木都適合栽種,譬如種植大面積的櫻花,賞櫻就不必遠道去日本;選一個島嶼多種桃花,彷彿就是武俠小說中東邪黃藥師的居所;培育一條梅花道,遊客徜徉其中,可以體會過去詩人墨客的孤芳自賞。香港大片未開發的土地以及道路兩旁都可以廣為種植,每個月、每個季度都有不同的鮮花綻放,香港就成為花的海洋,不僅為本地居民提供休憩地,也能成為旅遊景點。武漢大學的櫻花林,早已世界聞名。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種花,後人欣賞。種花植樹既可美化環境,又可創造就業機會,何樂而不為?其實類似建議早有人提出,奈何官僚從來如借了聾耳陳的耳朵,置若罔聞。香港缺少的不是景點,而是有能力、有承擔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