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體壇近日喜訊頻傳,繼世界盃外圍賽港隊守和國足後,又有羽壇新星伍家朗勇挫林丹,躋身本港羽毛球公開賽四強,而曾經患癌的「保齡天王」胡兆康更在美國首奪保齡球世界盃冠軍,創下歷史。「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這句名言,再次在這些自強不息的運動員身上得到印證。

過去一星期,本港體壇喜事一浪接一浪,尤其是胡兆康四度出征世界盃,終於凱旋歸來,成為史上首位在這項最高級別保齡球賽事中奪標的香港球手,不僅寫下自己人生光輝的一頁,而且為港爭光。這面金牌得來不易,胡兆康年前經歷喪父之痛,一度令他意志消沉,去年出戰仁川亞運前夕,復被癌魔纏身,為免影響隊友,不惜隱瞞病情,直到今年康復才公布。可以想像,沒有驚人的意志和毅力,根本不可能克服病魔,贏得冠軍,這面金牌含金量之高,可想而知。

事實上,胡兆康這次比賽不僅是為個人榮譽而戰,更是為了保住保齡球精英項目資格而戰,香港保齡球總會主席劉掌珠形容胡是「香港保齡球的救世主」,絕非誇張。眾所周知,港府推行體育精英化,並設立「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美其名將資源集中在好成績的體育項目上,實際上競爭激烈,並非每項運動都能加入「精英發展基金」,特別是保齡球這些非奧運項目,爭取資源更加困難,可見香港運動員壓力之大,不足為外人道。

無可否認,香港是高度商業化城市,體育水平無法跟其他國家相提並論,資源也不可能傾斜在體育上。然而不管怎麼說,沒有政府支持,發展體育始終是困難重重,事倍功半。港府口說重視體育發展,每年都煞有介事搞全民運動日,可惜口惠而實不至,僅訓練場地嚴重不足就備受詬病,連一個室內單車場也拖足十多年才建成,港府發展體育究竟有多大誠意,可想而知。最諷刺的是,當局指預留大幅珍貴土地興建啟德體育城,足證港府支持體育云云。其實要不是迫於輿論壓力,當局早就打算推倒有關計劃了。

在香港,做運動員從來不容易,否則當年李麗珊不會發出「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的慨嘆。事實證明,香港並不缺乏出色的運動員,從李麗珊到黃金寶,從李慧詩到胡兆康,他們都是憑着不懈努力而揚威國際體壇。問題是,港府至今沒有長遠體育政策,加上資助似有若無,別說不能跟內地「舉國體制」相比,甚至比某些發展中國家還不如。高官只知在香港運動員奪得佳績後誇誇其談,三分鐘熱度過後,運動員依舊自生自滅,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取得好成績,可謂「獅子山精神」的最佳演繹。

所謂獅子山精神,就是自強不息,頑強拚搏,永不言敗,堅持夢想,過去香港正是憑這種精神創造「東方之珠」奇迹。遺憾的是,隨着社會高度政治化,有些人只知內鬥內耗,動輒怨天怨地,早就將獅子山精神拋諸腦後。香港運動員連番創下佳績,可會令港人得到啟發,重拾獅子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