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失求諸野,有時政府做不到的事,便得靠民間力量了。香港人最關心的是住房問題,樓價高不可攀,過去幾年,政府即使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對着樓魔往死裏打,也一直拿它沒法。在上位者既不中用,於是就得由社會的自發力量出手,近月來傳媒人十分齊心,也異常賣力,以前所未有的聲勢,嘗試將高樓價嚇倒。

物業價格又怎能受嚇呢?可以的,樓價高低取決於入市者信心,這幾個月來,多個媒體似乎在合力營造樓市已轉勢的氣氛,使用智慧手機而又裝上傳媒Apps的市民,幾乎每天都可收到物業市場如何「劈價」、「冧市」的消息。三人成虎,樓市跌價的消息聽多了,不信不信還得信,入市者還價時,自然就可以加把狠勁,業主腳軟了,於是就真有市民可以用低價成功置業了。從這個角度看來,傳媒人確是為置業者做了一樁好事,效果之佳可讓政府官員汗顏。

但這種主要靠媒體力量去改變市場心態的方式,究竟可以持續多久?最終效果如何?這是將來社會學和經濟學值得研究的大課題,香港物業市場近期出現的情況,更可以成為重要案例。

筆者以客觀分析,本認為今次中、小型住宅的跌浪未必是真,因為就在本月,香港的商廈呎價和一宗豪宅的高價成交,同時創出歷史新高。而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中、小型住宅價格也不停猛漲。唯獨本地的中、下價房屋在跌價,這本不正常,我初步估計這正是傳媒之功。但這功效可維持多久?就值得認真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