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之後的「兩會」按照原有安排,李克強接任總理,和登基的習近平一起形成了「習李體制」。最初,李克強似乎很想有所作為,提出了一些「獨到」的經濟主張,被西方媒體捧為「李克強經濟學」。李克強對推動「全面深化經濟改革」、「打破利益固化、利益集團」也雄心勃勃。

然而,沒過多久,李克強氣為之餒。隨着習近平、王岐山反貪腐、打老虎拿下了「團派」的令計劃貪腐集團,隨着習近平不斷抓權、握權,身兼十幾個中央領導小組(委員會)負責人,幾乎全面「過問」國務院的事務,李克強這個「總理」愈來愈不像總理,愈來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今次中共召開十八屆五中全會,由總書記習近平說明「十三五規劃」,就更顯得李克強已被邊緣化。一直以來,大凡「五年計劃」、「五年規劃」,都是由國務院總理做說明,這是他的本職工作,現在由總書記「代辦」,總理李克強還有位置嗎?

於是李克強幹不下去、十九大將「讓賢」的猜測再次冒起。所謂「再次冒起」,是因為十八大前夕就盛傳過李克強不能出任總理,說他能力和身體都不堪擔此重任,將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岐山替代。這樣的猜測不但在國務院機關大院傳、在國內傳,而且在歐美媒體和政治圈子中傳。

不過,撇開政治鬥爭和能力不談,僅從健康不佳、身體似乎有病來看,李克強確實讓人有此感覺,他眼圈、嘴唇發黑,腳底發飄。總理工作極為繁重,讓人替他捏一把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