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施政不是議而不決,就是畫餅充飢,房屋政策就是最佳例子。眾所周知,長策會定下十年建屋四十八萬個單位的宏大目標,當中二十九萬個為公營房屋,可惜未來公營房屋落成量嚴重滯後,達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港府一味以假大空的目標虛應民意,無異於自埋管治炸彈。

房委會數字顯示,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落成量約九萬七千個,比長策會定下的目標有相當的距離,豈料到了二○一九/二○年度,公屋落成量更進一步大減至九千二百個,即使加上其他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總數也只是一萬餘個,意味着如要達到十年建屋目標,往後五年每年平均要有四萬個單位落成,真是談何容易。

前五年留下巨大缺口,後五年着力趕工,每年落成四萬個公屋單位,與其說這是政府的目標,不如說是天方夜譚。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亦不得不承認,目標能否達成存在變數,但認為五至十年後居屋供應量會較為集中,或可稍為紓緩供應不足的問題。他又歸咎部分已通過改劃的土地遇到司法覆核挑戰,阻慢建屋進度,又擔心建造工人不足云云。其實當局怨天怨地,除了為拓土建屋無能找藉口,也是間接承認十年大計極有可能淪為畫餅充飢。

然而,不管港府如何怨天尤人,如何推卸責任,根本無助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公屋輪候冊已突破二十八萬大軍,平均輪候時間延至三點六年,三年上樓承諾淪為空言,當局雖強調不會輕易改變三年上樓目標,但又無法增加公屋供應,這跟掩耳盜鈴有甚麼分別?其實,不管目標定得多遠大,話說得多動聽,做不到也是沒有意義。所謂希望愈大,失望愈大,將來一旦期票落空,勢必觸發更大民怨,製造更大管治危機,港府自埋炸彈,可謂愚不可及。

最諷刺的是,有智庫提出日後新建公屋住戶可租可買,以達到八成港人置業的長遠目標。問題是,公屋供應量嚴重不足,連租屋需要都滿足不了,竟然還建議市民買樓,簡直是「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從港府高官到社會精英都只知把問題簡單化、理想化,完全不顧實際情況,房屋問題死結難解,豈是無因。

當然,房屋問題積重難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當局如果一味以覓地困難為藉口,則肯定是偽命題而已。正如本報多次指出,本港有大量閒置土地丟空養蚊,部分政府宿舍及街市亦幾近荒廢,只要收回發展,足以解決不少房屋問題。再說,單是收回使用率極低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已可提供最少一萬個中小型單位。當局偏要捨易取難,捨近求遠,不是建議填海就是打郊野公園或綠化地的主意,受到社會和政治阻力又何足為奇。

說到底,房屋問題不僅是民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市民無法安居樂業,其他深層次矛盾只會持續惡化,社會穩定也就無從談起。港府再不面對現實,早為之備,遲早自食惡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