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在即,各家各戶陸續收到候選人的宣傳單張,朋友讀中學的女兒看到其中一名候選人的參選政綱包括「支持取消TSA考試」時立即憤憤不平,質疑為甚麼當年自己要考,學弟學妹們卻可能不用考。她還連珠炮似的提出其他問題:如果取消TSA,如何評估各校的教學水平?如何分Band?若是採取一個全新的評估模式,誰能保證不會重蹈「狂操學生」的覆轍?

問她當年如何應付相關考試,是否有壓力,答曰:當時不知道這是TSA,像平常一樣答完卷交上去,事先老師也沒有額外要求操練。她還說試卷沒甚麼難度,比學校平時的考試簡單一些。

從孩子的嘴裏,得出的是關於TSA的另一個畫面,並非部分政客描繪的那麼可怕。事實上,不排除部分學校為提升成績而狂操學生,同時也有部分學校採取來之安之的態度,問題不在於TSA,而在於學校如何對待TSA。學校考試何其多,以為取消TSA就可以讓孩子快樂地學習,不再為考試而考試,只能是一廂情願。再說,TSA雖不計個別學生的成績,卻是教育局評估學生總體水平及分配Band One中學學額的主要依據之一,有些政客為爭取家長反對TSA而聲稱與學生升中無關,這完全是誤導。

誰不希望孩子有快樂童年?然而十二年義務教育是強制性的,學習也不可能是絕對快樂,香港是競爭社會,不少家長為了孩子在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送孩子參與各種課外學習活動,只消看一看補習社多過米舖、有補習天王的收入高過跨國大企業的大班,就知道孩子背負多少期望。當然,壓力並非絕對負面,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端視如何面對而已。

正如巴士阿叔的金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沒有壓力的社會只有在童話故事裏。有人爭取取消TSA很正常,只是政客們無限上綱,不也是選舉壓力下的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