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台灣校園愛情電影在港大收旺場,是繼《那些年》後再有台灣電影打進票房榜首。題材雖是九十年代的台灣故事,但初戀情懷總是詩,加上主角迷的是香港四大天王,令港人倍感親切。

電影爆紅,不禁令人疑問,為何台灣拍得出這類懷舊校園電影,香港卻不能呢?為何台灣電影得到港人支持,港產片卻備受冷待呢?回顧今年的票房榜,頭十位幾乎都由荷里活電影包辦,包括第一位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收一億二千多萬元;第二位《侏羅紀世界》,收八千多萬元;《迷你兵團》則以近六千萬元票房排第三。

從票房數字看,港人並非不愛看電影,但港產片明顯無法從中分杯羹,成績最好的一部港產片,票房也不過一千五百多萬元而已,可謂蚊髀和牛髀,到底港產片的問題出在哪裏?

眾所周知,港產片向以地道取勝,例如警匪片、功夫片、無厘頭搞笑片等等,莫不充斥香港獨有元素,可是如今的港產片為了取悅內地市場,基本上已變成合拍片,難以引起港人共鳴之餘,製作規模又無法跟荷里活電影相提並論,被港人唾棄不足為奇。其實,香港又好,台灣也罷,甚至日本或南韓,能夠爆紅的本土製作,都是注入當地獨特情懷在其中的。不過,當隨便一部電影在內地都可以收過億時,港產片放棄本地觀眾已是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