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久醫不愈的情緒病個案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所引起,以下是兩則個案。

案例一:

女,六十歲,由丈夫陪同要坐輪椅,因為身體很重、雙腿無力、體形浮腫、嗜睡、寡言、低沉。就醫已有一年,初期是見家庭醫生,也見過精神專科。處方藥物除了血壓藥膽固醇藥之外,也包括Mirtazapine 30mg,此藥的好處是抗抑鬱、助睡,不少病人受惠。副作用是疲倦、開胃、水腫、增肥。在排除了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可能性,醫生覺得此藥的副作用是導致她目前病徵的主因。故此分兩次,每次一星期,把此藥刪除,以其他藥物代替。首星期效果尚不顯著,漸漸就能自己走路,體重減近十磅。

案例二:

女,六十餘歲,獨身。數年前照顧父親起發病,後來父親病故,情況日益嚴重。一向有服血清素抗抑鬱藥,但未見轉好。周身炎症丶痛症,腸胃尤其不舒服。去年胃鏡發現幽門螺旋菌,已作出治療,今年再驗沒有復發,但胃痛依舊。加上淺睡、多夢、冒汗等,令她十分困擾。醫生細心翻查病歷後,懷疑她的徵狀與血清素藥的副作用有關,於是分階段把她的血清素藥移除,代以其他的抗抑鬱藥。果然胃痛消除,心情也好起來。

一般醫者過度相信血清素藥物的威力。病人一有投訴唔開心,便不問根由,處方血清素;再說唔開心,就加大血清素的分量。沒有考慮是否對症下藥,或對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之間作出平衡(因為師傳曾教導,用一隻藥比用兩隻藥好,其實這觀念已被心臟科打破)。對抑鬱症的看法近年已有改變,有機會希望能向大家介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