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立法年度復會冇耐,立法會大會前日辯論《防止賄賂條例》部分條文涵蓋特首嘅動議時,因為唔夠法定人數而要流會,事後個個流會「元兇」諸多藉口,企圖推卸責任。面對立會形象大插水,政界近兩日流傳多個消息,當然個個都否認呢啲傳聞,睇怕流會已成懸案,想捉鬼都好難。

政界內流傳三種分析,首先多個主流建制黨派,好似建仔、工聯會、經民聯都有逾半議員在席,一班建制派議員近日都大打開口牌,對部分激進泛民透過響鐘點算開會人數深感憤怒,唔少議員寧願遲至十四分鐘先現身會議廳湊夠人數。若真係不幸流會,就可以好似前日嘅情況,大條道理將責任推向激進泛民甚至主流泛民,再次強化泛民同「拉布」嘅關係,呢個分析尚算正路。

疑涉富貴黨經民聯私怨

第二個解讀係缺席嘅建制派二十人之中,以比例計,就以富貴黨缺席率最高,五個議員得一位在席,缺席率達八成。值得注意嘅係,流會前係由內務委員會主席、經民聯梁君彥擔任代主席,政壇廣為人知,富貴黨同經民聯多年嚟牙齒印甚深,有指梁君彥見其他建制黨派夠人,就冇急召其他議員歸位,寧願流會,令富貴黨成為流會元兇。但梁君彥否認傳聞,指可以出席會議嘅建制派議員都已經出席。

至於第三個解讀,就係建制派唔希望提早就《防止賄賂條例》部分條文涵蓋特首方面表態,否決或棄權嘅話,都會被泛民抹黑,擔心影響區議會選情,所以寧願流會。但有建制派指出,下個星期先辯論《防止賄賂條例》,時間上更接近選舉,對佢哋影響更大。上述三種分析,大家會相信邊種呢?冇諗到一次流會,就引來多番揣測,或者箇中原因好簡單,就係議員「闊佬懶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