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時,正在回港的航班上。在十月二十三日離港的晚上,大安旨意的我一路盤算着航班在凌晨才起飛,跟好朋友大夥兒吃過生日飯後,應該還有充裕時間前往機場。忽然在晚飯的嬉笑聲中,筆者的弟弟來電「恭喜」哥哥遇上百年一遇的大嶼山癱瘓,真的沒想到這事件竟然恰巧發生在出差不多的我身上。翌日,傳媒廣泛報道事件受難者狼狽不堪的過程。

幸好香港真的是一個福地,事件影響相對輕微,卻能喚醒大家認知若然出入香港國際機場的唯一通道有甚麼冬瓜豆腐,香港經濟民生可能遭受重創,這次封橋事件更證明了現有的危機應變措施顯然不足,急需改進。事實上,早在規劃玫瑰園計劃時,政府已意識到這萬一發生的危機,建設一條連接大嶼山的替代路線是刻不容緩,可惜機場已經啟用十七年,但要到二○一八年替代路線才能夠通車。現時在建設中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因為需要配合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時間表,當年便受「拉布」事件牽連,未能及早提案審批。

理解各方在政治角力中能取得一些好處,但是「拉布」是可以「死得人」的。封橋事件赤裸裸地暴露了香港的死穴,若然有恐怖分子打香港的主意,在青馬大橋作致命一擊,從而癱瘓香港金融中心的運作,定會影響各行各業,後果不堪設想。

最近,部分立法會議員就某議案又在「拉布」,每次從新聞聽到這個詞語,都會不自覺地眉頭一皺,感覺就好像小學生伸腳絆倒同學一樣,心想「拉布」其實是球類比賽領先一方才會做的事情,如今竟然是落後的一方在「拉布」,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