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是英國著名景點,訪客絡繹不絕。但訪客連年增加的同時,政府撥款卻下跌,令博物館陷入財困。館方近日計劃向前來參觀的旅行團收費,是開館逾二百五十年來首次。旅遊業界極力反對,輿論則支持開徵入場費,更指當地人只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大英博物館應免費,但在政府緊縮開支的大環境下,博物館擬收費來幫補經費,實屬無可厚非。

大英博物館開館二百多年來,從未試過徵收入場費。(資料圖片)

博物館要向外租借部分館藏來開拓財源。

博物館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到訪。

受近年歐債危機拖累,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的英國,經濟發展大不如前,進一步削減公共開支的方案如箭在弦,依靠政府資助的博物館亦不能倖免。惟博物館本身開支繁多,尤其像大英博物館般的規模,研究、展覽、保存館藏等費用和人手開支更是沉重。人流愈多,開支愈多,但政府約四千萬英鎊(約四億八千萬港元)的年度撥款卻不升反跌。二○一○年至二○一六年間的資助額,扣除通脹後實際大減三成,令館方百上加斤。

反對:轉嫁遊客損消費

為了紓解財困,大英博物館今年更提出方案,租借館藏予阿聯酋阿布扎比的博物館。租金雖尚未落實,但預計每年達數以百萬英鎊。另外亦會協助有關博物館開發,並收取顧問費,自我生財。館方現計劃向帶團參觀的商業旅行團開刀,收費金額未定,佔大部分的外國旅行團將首當其衝。政府曾承諾,大英博物館等直接獲政府資助的國家博物館,會保留免費開放的傳統。由於大英博物館沒計劃向個人遊或小團體訪客收費,故不算違反政策。

徵入場費引起當地旅遊業界反響,表示或會轉嫁費用到遊客身上。業界又指出,免費入場能吸引訪客在館內商店消費,徵費反而令訪客放棄選擇大英博物館作景點。

贊成:危機中的救命索

然而,反對聲音並非一面倒。有當地傳媒認為,博物館收費並非壞事,比起裁員減薪或縮小經營等,這已算是上策。反而有地方議會出售珍貴館藏紓困,更令人不齒和黯然。報道指出,收費和免費的博物館其實相差無幾,即使收費,亦不會打擊遊人到訪意欲。入場費固然不能取代政府津貼,卻成危機中的救命索。

報道提到,英國人對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引以為豪,認為是藝術中民主信念的倒影,但這其實只是反映了英國不太重視藝術的態度。

逢星期一至五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