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不少港人嗜吃海鮮,但一項研究顯示,因漁民過度捕撈,受港人歡迎的蘇眉及東星斑備受威脅,數量在過去八年大幅下跌八成,若不採取任何行動,部分魚類的數量到二○四五年會較現時再減少逾五成。海洋保育團體建議市民避免進食瀕危的海鮮,及餐飲業界提供由可持續發展方式捕撈的海鮮菜式。

東星斑因過度捕撈致數量大降。(資料圖片)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研究小組就未來南中國海魚類供應情況進行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現行的捕魚方式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魚類被過度捕撈,每十年有百分之十六的珊瑚礁棲息地受到破壞,令不少魚類受到威脅,受港人歡迎的蘇眉及東星斑數量,在過去八年大幅下跌八成。

籲進食可持續海鮮

研究又指出,若捕撈情況得不到改善,加上二氧化碳排放對海洋造成的影響,預計到二○四五年,所有在研究中的魚類數量,會較今年下跌百分之九,甚至超過五成,包括石斑魚、紅衫魚及黃花魚。研究小組建議漁民採用可持續發展方式捕魚,例如避免使用拖網。

為提高公眾對此議題的關注,海洋保育團體Ocean Recovery Alliance與ADM Capital Foundation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健康海鮮節,鼓勵餐飲業界提供由可持續發展方式捕撈的海鮮菜式,市民則要避免進食瀕危的海鮮,改為進食可持續海鮮。現時有二十五間餐廳及酒店參與海鮮節,承諾供應可持續海鮮菜式予市民選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