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早前指出,香港至今仍未依法實行去殖民化,反而出現去中國化,對香港造成巨大內耗。此番言論引起全城熱議。去殖民化四字似乎是相當重要卻鮮有提及的概念詞,這次陳佐洱先生可謂先馳得點。本周精通通識拾人牙慧,為大家解構通識科單元二:今日香港的概念詞——去殖民化。

顧問老師:
通識研究協會主席馬震寧

去殖民化,又稱非殖民化,指一個地方在殖民統治者撤走後,當地社會將殖民時代的遺緒——政經制度、思想文化等去除,並重新建立本土政治和文化,是破舊立新的手段,但去殖民化過程中所採取的方法和程度並沒有理想模式。

可堪玩味的是,香港早在殖民政府時期已有類似去殖民化行為,當年的六七暴動。二戰之後的幾任殖民地官員,還是沿用大英帝國以往對付亞非洲殖民地的手法——收買高層華人,壓迫基層人民。然而,時移世易。經過八年抗戰,中華民族意識覺醒,香港已非其他亞非洲殖民地之流,港人已學會維護自身和同胞的利益。這段期間持續的殖民壓迫是爆發六七暴動的原因之一。雖然運動過後,華人地位提高,中文獲得官方地位,但群眾不滿港英的老殖民統治的情緒,仍未平息。

畫龍點睛的部分在這裏,港人經過長年鬥爭,華人和中文的地位終於獲得大大提升,但是現代部分港人卻懷念殖民時期,熱衷於實行去中國化。此舉聽上去頗為弔詭,但細想之下,又不無道理。當年的去殖民化運動,香港從此變得廉潔,經濟騰飛,躋身富有地區之列,沐浴在那段時期的港人,承蒙港英政府惠澤,當然懷念崢嶸歲月。況且,他們目睹現今中國黑心食品充斥市面、貪污賄賂盛行、權貴橫行霸道,怕就怕香港會被內地同化,生活素質將會進一步降低。

而且,在香港實行去殖民化實屬不易。一來,去殖民化或多或少意味着一國兩制的解體,與《基本法》的宗旨(五十年不變)不合。

二來,去殖民化牽涉面極廣極深,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和傳統或多或少都需要改動。原體制涉及到太多既得利益集團,要在這個情況下實行去殖民化,非常困難,更遑論人心向背。

然而,不管香港去殖民化也好,去中國化也好,都有各自的原委,有各自的好處,最要命的是如今社會各層各界離心離德,政治發展落後不前,這才是壓倒香港的最後一根稻草。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