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會議錄音洩密風波愈演愈烈,這帶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過去社會共識的保密制度,在新時代下我們應該如何執行?

這裏面包括了一系列的問題。隨着科技進步,現在對很多事情的保密工作,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容易。隨身用的手提電話和電腦,都可以用作紀錄和傳播工具。而且過去給少數人壟斷的高科技產品已經普及化,任何保密制度都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由此而發生的社會訊息獲取能力也已經改變。過去只由少數社會精英掌握的訊息,現在已經能夠被社會大部分人士所得知。訊息呈現平面化的迹象,沒有人能夠輕易壟斷訊息,社會民智也因此有所提高。

在上述兩個背景之下,對於傳統的保密制度,帶來了很大的物理和觀念衝擊,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在新時代下,甚麼訊息應該被認為是秘密?又如何能夠在讓人們放心暢所欲言討論以及維護公眾知情權兩者之間,作出很好的平衡。

其實,這種因時代改變而帶來的影響,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各個環節。例如,過去傳播訊息的途徑主要通過電台和電視台等集體媒介,因此社會精英、管治者和資源擁有者能夠輕易地控制和選擇訊息的傳播。可是現在,只要能夠上網,誰都可以是訊息發布者,而這也解釋了為甚麼傳統媒體面臨着極大的挑戰。

同時,權威的形成也改變了,出現多極化的狀態。只要誰能夠在網上傳播吸引訊息,並得到更多人的追隨,便是權威,打破了過去由資源多少決定權威的定律。這一切都正在改變着訊息廣播渠道、訊息定義、知情權和公眾人物行為的遊戲規則。像這次港大校委會會議上,甚麼屬於秘密,甚麼屬於公眾知情權,界線變得十分模糊了。似乎我們這個世代,已經沒有甚麼密不透風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