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天氣乾燥,皮膚易出濕疹,尤其是小朋友,不少家長擔心西藥副作用嚴重,也會替子女選擇以中醫治療。中醫師指出,濕疹患者因本身脾虛,或因食過量煎炸和辛辣食物傷及脾胃,脾胃因此未能化濕,出現濕熱;加上秋冬天氣濕度下降,皮膚乾裂,空氣中的塵埃或致敏原入侵皮膚,成為誘發濕疹主因,建議病人需按病情發展,服用去濕和養血等中藥,一般需兩個月可有效控制病情。

馬俊豪表示,治療濕疹需按病情不同階段,處方一些去濕和健脾胃的中藥。

龍膽瀉肝湯針對濕熱徵狀,適合急性期濕疹患者服用。

亞急性期濕疹患者可服用胃苓除濕湯補脾胃。

當歸飲子有補血功效,適合慢性期濕疹患者飲用。

中醫將濕疹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馬俊豪解釋,急性期濕疹多出現濕熱徵狀,發病較快,皮疹顏色較鮮紅,皮膚發熱及極度痕癢,抓破皮疹會滲出黃色黏液;亞急性期則出現脾虛和濕熱,發病較慢,皮疹呈淡紅色和痕癢,皮疹若破損,會滲出少量透明液體,情況較急性期穩定;慢性期濕疹病人因病情持續和反覆發病,較易傷血,患者多出現血虛風燥,皮疹色澤暗沉,部分皮膚會粗糙肥厚,皮屑多和洗澡後出現痕癢。

病情分三類 對症下藥

馬稱,中醫師會因應病情處方,例如使用含龍膽、澤瀉等藥材,針對濕熱的龍膽瀉肝湯治療急性期濕疹;亞急性期濕疹可使用含防風、蒼朮、茯苓等藥材組成胃苓除濕湯治療,以補病人脾胃;至於慢性期濕疹病人可服用當歸飲子補血和養血,成分包括當歸、白芍和川芎等。由於人體質不同,中醫師會調整處方的藥材種類和劑量。若頭一個月治療效果理想,可逐步減輕劑量或服藥的密度至病情受控,徵狀消退。

馬認為,除天氣轉變外,休息不足、壓力太大和感冒後免疫系統紊亂,都是引發濕疹的主因;而本港兒童患濕疹比率由○四年的百分之十五,增至去年百分之二十,即每五名兒童中就有一名濕疹患者,相信與人口稠密、兒童壓力增加和天氣變化有關。

馬又表示,濕疹導致皮膚痕癢,可令患者無法入睡,影響日常工作和學習,建議患者日常注意潤膚,以免皮膚乾燥,引發濕疹,洗澡忌用熱水及少用肥皂,更要避免過度使用皮膚消毒用品,因會抽乾皮膚水分,令皮膚更痕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