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汲水門大橋受到躉船碰撞而封橋,這是赤鱲角機場自一九九八年啟用以來發生的第一宗同類型事故。結果往來機場的陸路交通中斷兩小時,部分旅客更因而錯失航班。

事件發生之後,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赤鱲角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也是香港與外地聯繫的主要實體渠道。過去十多年來,機場一直運作良好,香港市民早已習慣了使用一個高效率、低故障的機場,因此一旦發生事故,就會產生極大的反應。

從用家的角度看,香港整體而言是一個方便和可靠的城市,赤鱲角機場當然不會例外。機場的成功,除了建基於一套獨運匠心的操作設計,更由於一班專業人員的服務質素:他們一直以超越世界的標準將最好的服務帶到赤鱲角,並且不斷努力地自我提升。

就本質而言,今次的撞橋事故是一宗可以避免的意外。另外,這種意外即使不幸發生,也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緩解事故所引發的負面影響。赤鱲角機場的原設計是以水路作為陸路的替代通道,只要水上交通安排得宜,就可以解決陸路交通中斷的問題。

其實,赤鱲角機場最需要面對的危機並非這些早已考慮在內的變數,而是日漸增加的航班。當年興建赤鱲角機場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啟德機場容量不足的問題。香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就不斷面對客貨運航班迅速增長的挑戰,啟德機場經過無數次擴建提升,包括重新建造一條可以供噴射客機升降的跑道,但始終避不過容量飽和的一日。一九九三年冬天,啟德機場每星期要拒絕一百二十八班航班起降,單單旅客量的損失就達到一百四十萬人次。這些流失了的航班,要等到赤鱲角機場落成後才陸續飛回來,香港損失之巨可想而知。

事隔多年,啟德機場曾經要面對的困境,看來快要在赤鱲角機場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