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香港社會生活壓力大,有調查發現受訪的約三百名青少年也不能倖免,三成受訪青年的精神健康指數低於五十分合格線,有三十三人的指數更低於二十九分,即可能有抑鬱徵狀,情況令人憂慮。有精神科醫生透露在接觸過的求診者中,逾一半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有精神問題,大多因難專注上堂,以致考試測驗成績差才求醫,建議家長多關注子女情緒,而政府亦應多做教育提升意識。

黎大森(右二)透露,不少有精神問題的學童往往逃避上學。

工作前途學業最困擾

「精神健康月」籌委會連續第四年進行相關調查,調查於今年七至九月進行,受訪者包括二千名不同年齡層的市民,當中三百多人屬年齡介乎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該年齡組別的精神健康指數為五十六分,雖高於去年的五十三分,但較一二及一三年的六十多分,顯示青少年的精神狀況較以往不理想。受訪青年認為,工作、前途及學業屬頭三位影響精神健康的原因,但若遇上任何困難,七成不會積極處理問題,又往往選擇到社交網絡尋找被人支持的力量。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醫生黎大森認為,青少年不積極處理問題因他們有沉重的無力感,如功課愈來愈多,學童自覺控制不到,近年青少年因精神問題求診的個案有上升趨勢,不少有精神問題的學童感頭暈、易發脾氣,「聽唔到書又唔願返學。」他認為青少年遇困難時不應逃避,多嘗試關心自己及身邊人,總較沉迷社交網絡好。

至於本港的整體精神健康指數為五十八點七一,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二受訪者的指數得分低於合格水平,女性的得分為五十九點六,高於男性的五十六點六,離婚或分居者的得分則只有四十八點五七,遠低已婚者的六十點二五分或單身的五十五點四九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