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調查顯示,愈來愈多大學生申請公屋,而三十歲以下的申請者中,抱持「住公屋與其他類別房屋無分別」和「應趁年輕收入低申請公屋」的想法佔大多數,認為「只有低收入者才居於公屋」的人並不多。可見公屋之於年輕人,不但不是貧窮的代名詞,反而是值得炫耀的事。這種想法顯然跟年長一輩大相逕庭。過去的人都以擺脫公屋、入住私樓為發奮目標,尤其是大學生都是社會精英,哪會以住在公屋為榮?時移世易,現今大學學額大幅增加,遍地都是大學生,一個招牌砸下來隨時砸中幾個,學位早已變得不值錢。反觀樓價則節節上升,連租置公屋呎價都破萬,大學生一個月的薪金可能只夠買一呎階磚,不申請公屋還有甚麼出路?

年輕人不能安居樂業,對社會穩定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如今愈來愈多年輕人走上街頭,歸根究柢是對現實失望所致。當一個中產家庭也要不吃不喝不消費十五年,才能勉強買下九龍一個三百呎小單位,對於月薪只有萬多元的大學生來說,買樓簡直是遙不可及的事。這就難怪愈來愈多年輕人寧願住在公屋,也不願淪為替發展商服務的樓奴。

其實,住屋明明是市民生活基本所需,在香港卻變成最昂貴的奢侈品,人們在指摘年輕人不思進取的同時,是否也應想想,為何香港樓市到了如此畸形的地步,人們依然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