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韓舉行了悼念中國派出志願軍參加韓戰的活動,表示謝意。可是,不少香港人可能不太明白當年中國為甚麼要支持北韓這個獨裁、貧困和野蠻的國家,覺得「中共好事多為」。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部分人不太認識世界歷史,以及沒有以中國人身份去思考中國事務的角度問題。

首先,我們不能把今天北韓的狀況和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北韓和中國應否出兵混為一談,因為第一,新中國當年援助北韓實質上是保衞國家安全的戰略行為;第二,韓戰結束後,中國並沒有干預北韓內政,北韓日後的發展和天災人禍與中國也沒有關係。

回望當年的中國,無論經濟生產力、武器裝備、運輸補給等能力,都遠不如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但毛澤東等領導人認為:一、日本侵略者就是以朝鮮半島為基地入侵中國的;二、假如美國佔領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將變得非常危險;三、美國空軍當時已入侵東北,轟炸和掃射中國軍民;四、新中國必須讓世界知道中國人不會再捱打受辱。因此,出兵抗美援朝是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的重要戰略決定。

歷時三年的韓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多次重挫聯軍,使美國不得不承認「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跟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也使美國意識到中國不再是以前那樣怯弱,直接改變了日後美國的東亞政策。

香港雖然沒有直接捲入戰爭中,卻因為這場戰爭而改變了社會發展模式,從轉口港發展為製造業中心,為大量第一、第二代移民提供就業機會。而意識形態之爭方面,美英資本主義陣營明白到以強硬手段對付社會主義的中國是不行的,因而改以軟手段積極扶持香港成為「資本主義模範」。

雖然香港市民因為韓戰找到新機遇,但也不能因而忘記或錯誤理解中國志願軍的歷史貢獻,也不應該因為有較為富裕的物質生活而忘記了以中國人身份去思考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