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逾千位公營醫院醫生參加了一場組織性罷工活動,對他們沒有納入政府本次薪酬調整表示抗議。筆者認為,政府此舉並不合理,但對醫生表達訴求方式亦感到失望。

香港醫療體系中的結構性問題,導致公營醫院醫生工時長收入低,本輪政府加薪把醫管局體系內的醫生排除在外,實在無法理解。然而,儘管醫生要求加薪合情合理,但以罷工靜坐如此簡單粗暴的「冷暴力」形式來表達訴求,實在是對不住醫生高學歷、社會精英等美譽。

靜坐活動浪費社會稀缺資源,影響病人就醫。儘管活動組織方強調,該次活動是在不影響任何工作效率下進行,問題是,對於醫生資源嚴重不足的公共醫療體系,若能在不影響效率下貢獻出兩、三千個(假設每位醫生靜坐兩到三個小時)醫生工作小時來進行靜坐抗議,這代表公共醫療體系存在極大的管理提升空間。

另一個假設是,醫生犧牲其私人時間(如午膳和下班時間等)來參與抗議活動,而在醫生休息時間同樣不足的公營醫院內,醫生把休息時間用來抗議而非休息,此舉是否會影響到醫生隔日的看診診斷質量,同樣充滿疑問。因此,筆者對靜坐不影響醫院運作一說並不買帳。

雖然事件短時間內已解決,但箇中處理方式,對政府及醫生雙方而言都存在提高空間。對醫生來說,通過立法會、工會、律師甚至媒體向政府表達訴求的話,可謂遠比靜坐抗議要好的選擇。同樣的,對政府部門來說,如果可以在這場靜坐舉行前溝通,甚至解決糾紛,則能避免活動發生,讓兩、三千個醫生工作小時可以用在急切需要幫助的病人身上。

最關鍵的是,倘若政府當初能夠把公營醫院醫生納入加薪範圍內,則能避免所有事情發生。兩、三千個醫生工作小時的機會成本,其實遠不只兩億港元。當然,假如這一切是政府的精心布局的話,則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