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制訂「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大政方針解決香港問題,保持香港繁榮穩定,最重視的社會階層是工商界,因為他們是香港資本主義的主體,是主要投資者、經營者。與此同時,香港百多年來實施的是「經典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九七前後都如此。這種資本主義的最大特點,就是在「自由競爭」中形成財閥壟斷、工商寡頭。

這種局面對朝廷「統戰」香港工商界帶來方便,因為抓住一些大粒佬,就可以穩住香港工商界,中小商家就會跟住跑。這個統戰方針和策略,朝廷在三十年前的過渡期就開始推行,成績斐然。

工商界、資本家的本質是生意至上、利益至上、利潤至上、賺錢至上。朝廷統戰他們,只要讓他們放心投資和經營,只要給他們一定的優惠,他們就一定會積極靠攏官府朝廷,一邊可以賺錢,一邊可以表現自己「愛國愛港愛家鄉」,又撈到政治好處,頭戴各種政治桂冠,何樂而不為?

不過,這樣的好日子特別是那些大粒佬們不可能永遠過下去,社會的發展、經濟和市場的變化,令他們感到壓力愈來愈大。內地經濟飛速發展、市場競爭,早已不缺「外資」,過去被視為「巨資」的某些香港工商巨頭的投資已經是「濕濕碎」,不再受到重視。

香港這些年來逐步向「雙普選」的方向發展,追求社會公平、公義、公正,追求福利政策,反對壟斷和生意霸權的呼聲愈來愈高,朝廷為了香港社會繁榮穩定,也不能再對工商界一味統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