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指出,現代人的精神健康問題,與城市急速發展和經濟負擔有莫大關係。惟部分港人對精神健康四字總是諱莫如深,存有錯誤認知。其實,精神健康是現代都市人普遍存在的問題,毋須將其妖魔化。本周,「精通通識概念」將帶領大家重新認識通識科單元一概念詞:精神健康。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馬震寧

說一個人精神健康,是指那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心理障礙等疾病的精神狀況。但是,精神健康不單指沒有精神疾病,還包括人肯定自我能力、工作和學習效率、人格完整、抗壓能力等表現。精神健康與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醫療體系環環緊扣。

香港人煙稠密,生活奔波勞碌,再加上面對種種來自經濟、工作、學業及家庭的環境壓力,令人的精神狀態容易繃緊,有損精神健康。香港心理衞生會的研究指出,本港有三分之一人面對精神健康問題。世衞早有警告,精神健康與生理健康不分軒輊,因精神不健康而引起的心理疾病,往往是引發生理疾病和早逝的主要原因,這為社會的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對精神健康的議題,不應再避之則吉,而是應該積極面對。

精神健康主要從兩大方面影響我們:其一是個人方面,其二是社會方面。

就個人方面而言,如果沒有及早妥善處理精神健康問題,它可能轉化成精神類疾病。當長期處於抑鬱、焦慮、拒絕與人接觸等負面狀態中而又不能自拔,便可能罹患抑鬱症或焦慮症,甚至是思維障礙和精神分裂。除此,精神壓力會令身體出現心律不整、呼吸不穩、血壓升高等情況,並會導致肌肉繃緊、失眠等。當一個人精神長期受壓,更有機會引起肌肉痛症、頭痛,甚至胃潰瘍和心臟病。

就社會方面而言,精神疲憊會令人專注力和身體抵抗力下降,降低學習能力和分析力。在工作環境中,長期受精神壓力困擾的員工容易請病假或出現意外,並且降低學習和工作效率,這對公司的生產力會造成打擊。在學習環境中,亦大抵如此,學生的學習進度大受影響自然不在話下,學生本人甚至可能產生沮喪、不安等負面情緒,對其成長不利。

本港享有殖民政府遺澤,不乏對精神健康的社會支援。如醫管局、社署及衞生署均有提供精神衞生服務。此外,一些NGO機構亦有提供精神健康相關的綜合服務及資訊,這顯示出香港社會對精神健康議題的關注日益密切。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