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直截了當地挑明,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推動自由貿易,還有戰略的考量,即削弱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讓中國有制訂規則的空間。美國的如意算盤很難打得響,畢竟美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已今非昔比,更何況今日之中國也遠非二戰後積貧積弱的苦況。因此,中央政府對TPP表現淡定。

香港有必要在靜觀其變的同時,積極考慮是否應參加TPP,以及在其中應扮演甚麼樣的角色等問題。原因無他,因香港向來在世界格局變動中地位特殊,最好的例子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加入「巴統」和其後經歷的貿易禁運。

一九四九年,為了從經濟和軍事上圍堵社會主義國家,美、英、法等國舉行了秘密會議,成立了「對共產黨國家出口管制統籌委員會」(因總部設在巴黎,簡稱「巴統」)。香港受英國統治,也參與到了其中。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年底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美國隨即宣布對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地區的出口實施嚴格管制,從戰略物資授權管理改為全面許可證制度,目的是防止中共從非蘇聯的來源地獲得用於軍事目的的物資和裝備。

在美國的壓力下,港英當局不得不出台一系列落實有關禁運的法令。然而,英國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都擁有無法割捨的巨大利益,因此英國對「巴統」的要求採取兩面派的態度:表面上做出嚴格執行禁運的姿態,實際上卻支持英商同中國大陸做生意,謀取高利。而對華商類似的「走私」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港商為內地運輸了大量急需的戰略物資,為中國贏得戰爭的勝利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香港的特殊性就表現在此:處於中西諸多矛盾之中,卻能游刃有餘,見縫插針,既拯救小我,也成就大我。那麼,這次的TPP是否也應該再次有所作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