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競爭優勢每況愈下,國際排名跌跌不休,連高官口中「並非膚淺」的展覽業也風光不再。今年多個大型展覽都門堪羅雀,反映本港經濟全面走下坡。「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批評港府故步自封,遲早將「亞洲會展之都」的美譽拱手讓人。

展覽業向來被視為零售出口界的黃金商機,過去多年增長顯著,前年高峰期更帶動逾四百億元消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甚至揚言旅遊及展覽業「並非膚淺,無懼競爭」。可惜好景不常,今年展覽業出現一百八十度逆轉,生意出乎意料的冷清。剛過去的「時尚匯集」展覽會,原本預期有七十多國買家參加,最終出現的只有十多國買家,有參展商連一張訂單都接不到;而上月舉辦的「珠寶首飾展覽會」同樣表現慘淡,訂單比往年劇減一半,令人慘不忍睹。

香港展覽業發展較早,稱得上根基雄厚,如今卻刮起前所未見的冷風,孰令致之?「東方報業民意調查」受訪者一語中的,指鄰近地區搶客、本港欠缺優惠政策和大型場地,以及參展成本過高,都是展覽業無以為繼的「死因」。的確,隨着周邊城市的軟硬件配套不斷完善,香港會展業的優勢早已大不如前,就大型場地而言,來來去去只有會議展覽中心和亞洲博覽館,十年如一日,前者場地細小,後者位置偏遠。反觀澳門、廣州等地,大型酒店和會場愈開愈多,廣州單是琶洲展館就達四十萬平方米,而香港會展及亞博館加起來只有十三萬平方米,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租金高昂是另一硬傷,租用一個小型攤位連運輸成本最少十萬元,大型展覽會的租金更遠超此數,加上酒店房租海鮮價,每逢旺季便瘋狂「劏客」,嚇怕不少參展商和買家。廣州、澳門則不斷推出優惠吸客,例如租金減免、宣傳補助、送酒店房間及機票等,結果愈來愈多買家轉往周邊地區。大部分受訪者擔心香港「亞洲會展之都」的地位不保,顯然並非杞人憂天。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會展業過去發展蓬勃,帶動本港各行各業,包括旅遊、酒店、餐飲、物流、廣告、零售等,如今會展業疲不能興,影響立竿見影。近期多間國際名店棄租一線舖,鐘錶珠寶店紛紛退租,有地區更出現十間足浴店一同結業的慘況,結業潮已由地舖蔓延至樓上舖,香港遲早淪為「執笠港」。事實上,本港零售業數字已連跌六個月,八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較去年同期大跌百分之五點四,足證本港經濟正面臨衰退。大部分受訪者擔心各行各業將出現裁員潮,要求當局加強推動展覽業救亡,港府聽到了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競爭力今非昔比絕非偶然,會展業不景氣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當周邊地區一心一意謀發展,香港卻一心一意搞鬥爭,怎麼可能不事事落後於人?港府繼續坐井觀天,不思進取,當老本吃盡,香港就只能淪為明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