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記憶這一樣東西相當矛盾。年輕學子想增強記憶,垂暮老人想保留記憶,焦慮患者想抹掉記憶,三者皆不可得。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勞振威

有些人害怕高處,有些人害怕昆蟲,他們恐怕再面臨這些情景的時候會勾起他們驚慌的往事。有人曾經遇過慘痛的經歷,例如車禍,家暴等,這些影像不時出現,稱為創傷後壓力症,都是因為那個記憶太深刻、太難忘,而且太容易重現腦海中的緣故。也有一些癮君子,他們幾經辛苦在戒毒中心戒除毒癮,並且避開那些朋輩、那些環境,希望重新做人。豈料幾年之後,一個偶然的場合,讓他們重遇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工具,這個深藏的記憶不自覺地彈出來,令該人又要重吸,不能自拔,這就是毒癮的可怕之處。

記憶有幾個階段,分別為工作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在每一個階段未成型之前,都有可能把它截住。如用化學的方法阻截,主要有三種:一是去甲腎上腺素阻斷劑(beta blocker),二是穀胺酸NMDA受體阻斷劑,三是蛋白質合成阻斷劑。因為要形成記憶,幾種物質都有關聯。第二及第三種因牽連較廣,在人體中不適用;第一種是可以用的。在急症室中,對因交通意外受驚嚇的人,可以給予beta受體阻斷劑propanolol,記憶便難以鞏固起來。另外一個值得留意的問題是,睡眠令記憶較容易鞏固,一般的鎮靜劑,使患者昏睡,有可能加深記憶,未必是好辦法。

假如傷痕記憶已經根深柢固,那又怎麼辦?近年科學家利用了「再鞏固」這個原理。當一個記憶被喚起,然後再記住,需要一個「再鞏固」的過程。 在這數小時內,記憶比較浮動,能夠被操縱。在二○一○年的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把記憶喚起,在十分鐘和一小時後把同樣的景象重複播映。因為沒有伴隨刺激,根據巴甫洛夫的原理,這個記憶會逐漸消退;又因為在浮動時段內,這個痛苦的記憶就被刪除掉,不再纏擾。同樣的方法試用在癮君子上也得到初步的成功。

至於失憶,是屬於癡呆症的範圍,將另文討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