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最新貧窮人口,在政策介入下,去年貧窮人口為九十六萬,貧窮率百分之十四點三。政府雖說扶貧初見成效,窮人似乎少了,但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

首先,貧窮人口以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劃界,即政府計算貧窮人口時無論通脹率有多高,租金多少,亦與界定貧窮人士無直接關係。舉例說,如果一個基層家庭的租金、食物等總開支上升了百分之十五,家庭總收入只加了百分之四,即使數字上該家庭沒有被納入貧窮家庭,實則其可支配收入已大幅下跌。故此,貧窮人口的界定方法並不是冷冰冰的數字。

貧窮人口下跌,有機會是社福開支大幅增加。政府○九至一○年度的社福開支不到四百億元,到了一五至一六年度就飆升至近六百億元,升幅超過百分之五十。這個派錢減少貧窮人口的方法,固然有一定幫助,但長貧難顧,政府可以無止境增加社福開支嗎?答案顯然是不,否則全民退休保障已經或準備上馬了。

面對人口老化,長者貧窮問題要設法解決,而筆者作為八十後,亦關心青年在職貧窮問題。在職貧窮人士中,竟有二萬二千多人擁有專上學歷。如此多高學歷人士跌入「貧窮網」,令人頗為意外。政府以為「做大個餅」,貧窮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想法是大錯特錯。要「做大個餅」,並非單靠政府資助交流、實習,或帶領發展多元經濟就能成功。

要解決貧窮問題,最長遠的應對方法還是做好教育工作。再者,政府想「做大個餅」,都要先培訓好人才,以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化時代。填鴨式教育在過去成功,是否在今日或將來也會成功呢?這問題也值得政府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