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由外國人寫的評論文章,直指香港要去掉的殖民地心態,是將白種人奉為偶像。文中提到作者一次親身經歷。一名滿口洋涇浜英語的東歐男子,傾談之下,才發現原來替人當英語補習老師。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就是白種人的「膚色優勢」,印度人的英語水平比東歐人強多了,但人們會聘他們教授英語嗎?

香港人崇洋(說穿了是崇白種人)其來有自,大至公營機構掌舵人,好像非英美白人(至少也要找澳紐人士)不足以當大任,結果表現往往差強人意;小至港鐵車廂喧鬧吃喝席地而坐,「強國人」做出這等行為,人人得而誅之,白種人做出同樣的行為則無人投訴,這不是崇洋又是甚麼?

說到英語口音,有一個奇怪現象,很多人好像覺得非一口標準女王英語不足以炫耀鄉里似的,其實眾所周知,只要不是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土生土長,就必然會有口音,語言作為溝通的工具,達意、不引起誤會就好。當然,英語還是最普遍被採用的國際語言,學好它有利無害,但恥笑人「有口音」真的大可不必。設身處地想想,你聽別人講廣東話,也不會太在意是否有口音吧?只要明白就好。想來也是搞笑,好多人其實連廣東話也說不好,滿口懶音,「行」、「寒」不分,反倒抽秤起人家的英語了,「本土派」們是否應在這方面多加把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