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有調查發現中小學生對情緒病患者有負面標籤,四成受訪學生認為患者難以捉摸,兩成半認為患者對他人構成危險。當受訪學生參與校園教育講座後,成功減低負面標籤情況。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高級研究統籌員溫浩然認為,本港欠缺情緒病教育講座,學生往往不了解患者的難處,選擇刻意疏離,結果令患者更感困擾,「最有效的幫助是不要疏遠患者」。他建議政府多舉辦健康講座。

關注情緒健康教育的心晴行動及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去年訪問八千多名中小學生,發現他們容易標籤情緒病患者。兩成四小學生認為患者令人討厭,一成七中學生認為患者咎由自取。參加校園講座後,情況有所改善,認為患者對他人構成危險的百分比減約一半。

溫浩然指出,學生可能受傳媒及電影等渲染,以為患者會傷害別人,故有多加強健康教育的必要。在他接觸的個案,有學生認為患抑鬱症的同學難以相處,刻意不與對方講話及活動,未能設身處地體諒患者,「學生覺得有情緒病的同學鑽牛角尖」,結果令患者更感困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