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是否捨得使錢,是一個地方經濟好壞的寒暑表。一項調查顯示,香港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近期新低,在兩岸四地中,僅稍稍高於排末席的澳門。隨着環球經濟放緩,內地經濟又出現下行風險,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細小型經濟體,根本無險可守,恐怕更壞的情況還在後頭。

兩岸四地五間大學每季都會共同進行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以二百為滿分,低於一百代表消費者信心不足。結果顯示,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全線下跌,且全部低於一百。香港只有八十一點七分,排名第三,較上季下跌百分之四點二,是去年第四季以來最低。排第一的仍然是內地,台灣則排在次席。去年第四季本港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是因為受到佔中影響,如今佔中早就完結,港人消費信心卻不升反跌,創下新低,意味着經濟明顯轉差,市民看不清前景,寧願積穀防饑。

是次調查是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就業、物價、生活、購房和投資六個範疇進行評比,香港在經濟發展及投資股票指數的跌幅最大,分別較上季下跌一成及接近一成九,購房指數更只有四十八點三,為六項中最低。的確,今時今日樓價高企,連公屋呎價都屢屢破頂,早已脫離市民負擔能力,證明當局的「辣招」完全失效,市民對買樓最無信心,根本不足為奇。

事實上,香港不僅面對樓價高處不勝寒的問題,經濟結構單調才是最大隱患。眾所周知,香港來來去去都是金融和地產,又由於自身實力不夠硬,外圍稍有風吹草動,便足以在市場掀起滔天巨浪。早前中國突然將人民幣貶值,加上美國加息陰影揮之不去,港股一度暴跌便是典型例子,投資股票信心指數大跌,足以反映一切。早就有人指出,沒有實體經濟支持的金融業好比大廈建在沙丘上,經不起風吹雨打,例如九七金融風暴、○八金融海嘯,香港每次都首當其衝,教訓極為深刻。偏偏港府每次都是頭痛醫頭,見步行步,所謂推動經濟轉型,根本無從談起。

屋漏偏逢連夜雨,最近多項數據都指出香港經濟正在走下坡,今年八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五點四,今年首八個月合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亦下跌百分之二點二。隨着激進組織趕客鬧劇愈演愈烈,內地旅客紛紛對香港望而卻步,經濟雪上加霜。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期,訪港內地團銳減一成半,市道一片冷清,小商戶生意額暴跌三、四成,就快連租也交不起。僅銅鑼灣一段五百米的道路,就有十二間樓上吉舖,足證市道之差,有人預計明年農曆新年前後將爆發大規模裁員結業潮,顯然並非危言聳聽。

最令人擔心的是,港府官員猶不懂居安思危,不是大言不慚香港仍有優勢,就是坐而論道望天打卦。加上反對派唯恐天下不亂,整個社會陷入政治狂熱,經濟民生根本無人關心。香港有如一葉扁舟載浮載沉,不知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