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公共遊樂場設施十年如一日,被批悶爆欠吸引力,未能滿足兒童遊樂需求,小朋友「Dislike」!有專家比較本港與外國的遊樂場設施,發現本港的設施落伍,「跨年代」的遊戲對小朋友體能發展無大幫助之餘,又缺乏社交互動,只各有各玩,也沒提供多樣性的感官刺激。最離譜的是管理的康文署及房屋署齊卸膊,拒與時並進,前者稱須待設施損壞嚴重,才安排更換;後者則未為更換遊樂設施定下時間表。

香港:本地公共遊樂場的滑梯,大多數滑道短小。(資料圖片)

歐洲:有遊樂場設有大型滑梯,小朋友可爬行或拉繩而上,體驗滑行刺激。(受訪者提供)

王見好指香港遊樂設施過分注重安全,反令小朋友更危險。

設施少夾悶

「遊樂場入面啲小朋友,好似老人家咁行來行去,佢哋完全無意欲想玩。」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早前在本港五個遊樂場,拍攝六百小時實驗短片,結果顯示,遊樂場近四分一時間「拍烏蠅」,反映遊樂場欠趣味。其實,現代的遊樂設施,應兼顧小朋友在社交共融、體能挑戰和感官體驗三方面的成長,惟記者巡視多區的公共遊樂場,發現與外國的相差甚遠。

滑梯秒速瀡完冇癮

首先,在促進社交共融方面,本港遊樂場甚少社交空間,典型開放式的氹氹轉設計,難讓行動不便或年紀較細的小朋友參與。比較英國Paignton Green的一個遊樂場,在空地上設有散裝圓櫈,讓小朋友圍坐協商遊戲設計和策略;其他歐洲國家也有氹氹轉設計,如傳統機動遊戲咖啡杯,卻會在外圍加設圍欄,讓行動不便的兒童亦可安全坐下,共享旋轉樂趣。

在體能挑戰方面,香港屋邨的遊樂場多提供成人的體能訓練設施,較少訓練小朋友肌肉的設施。而不少滑梯的滑道短小,小朋友拾級而上後,隨即秒速滑完,非常沒趣。反觀外國有公園設置懸吊大麻繩,小朋友需發揮體力和合作性,才可體驗搖盪之樂。而歐洲有大型滑坡型的滑梯,小朋友可爬行或拉繩而上,再以不同方式滑下,體驗滑行刺激。

於多元化感官體驗和想像方面,本港遊樂場僅提供色彩上的視覺刺激,觸覺體驗相對缺乏。反觀美國加州奧克蘭的一個公園,設有一個模仿湖泊的布置,讓小朋友能接觸液體並以其作遊戲媒介。日本東京的Hamamatsu Children's Plaza,則有圓形遊樂裝置供小朋友爬進安坐,玩不同的想像遊戲。

過度安全反更危險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總幹事王見好認為,多元化的遊戲體驗,對小朋友成長是不可或缺的,而香港的遊樂設施在這方面相對缺乏 ,而且過分注重安全,反使小朋友更危險,「小朋友覺得悶,就會用自己方法玩,如擒上頂蓋,更易受傷。」

對於為何大部分遊樂設施十年如一日,以及會否考慮更新時,康文署未作正面回應,僅稱如發現遊樂設施損壞,會安排承辦商維修;如遊樂設施損壞程度嚴重則會更換。而房屋署則表示,會因應不同年代居民需要,提供合適而多樣化的遊樂設施,但未就更新遊樂場設施定下時間表。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批評,本港遊樂場設施過時,「政府態度太保守,過分注重安全,過分保護小朋友,佢哋無得向難度挑戰,無法成長。」促請政府革新將來遊樂場的設計。

文 / 圖:專案組

逢星期一至五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