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香港,沒錢的人固然煩惱,有錢的,也不見得自在,因為手頭有現金,總覺得保值困難,於是買樓就成了資金最重要的出路。未能置業的人難免怪責不少投資者把樓炒貴了,但反過來想,香港人的資金實在沒甚出路,買樓保值,有時是不得已而為之。近月來,不少人認為樓價正轉勢向下,甚至大跌在即,筆者細意觀察,頗感不以為然。因為這兩三個月來投資市場的轉變,使港人的資金比前更沒出路,如果情勢不改,說不定最後會迫使更多熱錢湧入樓市。

近年,香港市民手上的閒資一般有三個出路:第一,買樓收租;第二,買人民幣收息;第三,買股票收股息。上述三項,一般投資者都是預期長線會升值的。可惜,中國官方早前突然將人民幣貶值約三個百分點,此舉使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近乎一朝盡喪,不少市場人士正警告投資者,持有人仔,當心會賺息蝕價。

目前,本地人民幣的總存款額超過一萬億元,其中只要有三分之一的資金流出,並轉投物業市場,那就等值於四千多億港幣,以每個物業平均六百萬元計算,這筆資金便足以買起近七萬個單位。香港每年的新私樓供應量才不過二萬個左右,這七萬個的需求,隨時會在市場上掀起大波瀾。

投資人仔的資金本來可在股市中尋出路,但今年港股的升市只是曇花一現,如今更有人唱出熊市已臨的悲觀論調,就連娛樂圈股神張智霖也說要捨股票而取物業。以此觀之,我們就明白為何樓價再貴,還是不易大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