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如果一位車主需要修理汽車,通常有兩種途徑:要麼選擇去汽車生產商授權的經銷商(4S店),要麼選擇去修理廠進行修理。由於汽車生產商高度壟斷汽車維修配件和技術,如果車主選擇去價格便宜的修理廠,因無法從汽車生產商處進貨,其修理品質常常受到消費者質疑。

而要想獲得原廠零部件修車,惟有選擇去價格高昂的4S店。媒體多次曝光4S店不合理的價格和修理方式,例如重新配一把車匙收費三千元人民幣,而實際上在汽修城花幾十塊錢就能做好。又例如進口車保險槓根本不修就直接換新的,大大提高了修理成本。這種受益於壟斷的經營方式,使得內地4S店售後利潤可達銷售利潤的五倍甚至十倍。

去年七月起,迫於內地反壟斷調查的壓力,一眾名牌汽車廠商相繼宣布下調原廠零部件價格。以某國產汽車為例,零部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從百分之四百以上降至百分之三百以下,之前暴利可見一斑。

若車主心生猶豫,4S店人員往往會善意開導:不用擔心,反正保險公司會賠償。殊不知,保險公司賠償的次數和金額會影響到車主下一年的投保價格,說到底羊毛出在羊身上,4S店以及其背後的汽車生產商是壟斷零配件市場的最大獲益者。

最新頒布的政策,要求汽車生產商嚴格遵照汽車維修技術訊息公開目錄(二○一五年版),公開車輛識別代號的編碼原則;汽車維修手冊;零部件目錄;適用具體車型電子控制系統的軟、硬件版本識別號;對車輛電子控制系統需要重新編程的訊息;專用診斷、檢測、維修工具和設備及其相關軟件訊息;車輛認證訊息;技術服務通告;汽車召回訊息和缺陷消除措施等。

雖然實施細則還需不斷完善,但可以肯定,汽車生產商和4S店(尤其是進口車)躺着也能掙錢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