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在其就職演辭中提出了要讓「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居」,三年以來已漸見成果。社署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關愛基金的「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及「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等敬老、扶老計劃讓不少長者受惠。然而,這些計劃不是只支援低收入長者,就是有嚴格的審批要求,再不然就是只照顧八十歲以上的高齡人士。面對這些難以逾越的行政門檻,城中尚有不少長者仍然生活在困難之中,當中很多個案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在銅鑼灣,人們走過熙來攘往的百德新街時,不難發現街上坐着一名擺賣傳統廣東麵粉工藝的攤販,這名年屆七十七歲的工藝師叫陳伯,數年前曾成為潮流雜誌的專訪人物,向讀者介紹麵粉人偶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製作。陳伯年輕時一如你我,勤奮半生,踏入中年,以積蓄開立小店,專售玩具,開展了自己的事業;孰料後來的一場無情大火,焚毀了陳伯建立的一切。

就像絕大部分長者一樣,陳伯不想成為別人的負累,故惟有擺設地攤,以巧藝換取生活。近日聞得陳伯不幸患上癌症,如今老無所依,原本早應頤享天年,卻只有繼續設攤,賺取微薄收入,以維持生活和應付醫療開支。

其實,還有很多和陳伯一樣的個案,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出現:單棟大廈的保安員、街頭拾荒的公公,還有在行人天橋賣白蘭花的婆婆。這些有血有肉的個案,在在提醒我們距離真正老有所養的一天還是很遠。期望政府官員和代議士們拿出智慧、良心和勇氣,摒棄無謂的政治爭拗,讓長者們能夠真正的頤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