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一看見今期這個題目,便會想到今期所討論會與老師的教學方法相關。當然,因材施教是源於萬世師表孔子的,對教育界的同工們有着很深遠的提醒。不過,作為父母親,何嘗不是學生的「老師」?父母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行為就是我們每天常說的「身教」。常言道,「為老不尊,教壞子孫」。家庭更是學生的第一個教室,是學生經歷社教化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所有的價值觀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着子女。所以,父母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他的重要性在於他對一個個獨立生命體的影響力。可惜,現今社會的家庭體系開始瓦解。

當大家在高呼個人主義、男女平等和戀愛自由的同時,我所見到的是一個個家庭在破碎,而我的部分學生就在這些破碎的家庭中成長。因為出生於單親的家庭,家庭的支援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往往不足。

父母的陪伴也往往建立在物質條件上。父母的期望也被這個功利的社會而轉變。「望子成龍、望子成鳳」就是大家的指標。會考10「A」,劍橋大學畢業,加上成為香港小姐,就是成功的準則?難道你的子女不可以成為兔子?孔雀?或老虎嗎?

家長為子女選擇中學時,也應因材施教。香港除主流的文法中學外,還有很多技術學院。如子女立志成為廚師,傳統的文法中學會是一個好選擇嗎?子女喜歡運動,一間沒課外活動的適合他嗎?文法中學也分為官立、津貼、直資和私立。後兩者在學費上要求較大,如家庭經濟條件不足讓子女能在這些中學發展,哪為甚麼非要向「上流」走?何況,該「上流」是子女的心態,非外在所建立的制度。所以,願家校一同因材施教,為孩子準備最適合他的。

本欄歡迎讀者提問升學疑難,來信請寄香港大埔工業邨大昌街23號東方報業中心《太陽報》<升學信箱>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