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中國最近兩年提出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目的是在亞洲、歐洲、非洲三個地塊上的國家之間建立互聯互通的夥伴關係。這項經濟戰略自提出以來,在中外引起極大關注。香港作為中國的經濟合作夥伴,自然應該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並且從中獲取利益。然而,儘管「一帶一路」已經在內地高唱入雲,香港市民似乎並未真正感受到這兩條新的經濟紐帶對香港的影響;其實,香港從來就是這架構的一部分,並自古至今一直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帶一路」的構想來自古代海陸兩條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途上就有香港。香港究竟何時成為中外貿易的一個商港,目前並無明確的年代可考;史學界一般的說法是唐代的屯門已經相當熱鬧,朝廷必須派兵到這裏駐守並維持治安。根據宋代的文獻記載,屯門是外商到廣州貿易的必經之路;這條資料完全符合宋代空前發達的貿易發展狀況。

近年史學界亦發現,宋代的泉州與廣州除了互相競逐世界第一港口的位置之外,彼此在對外貿易上也有協同效應;兩大港口之間的一條主要通道就是香港。

一般而言,香港市民不會注意到上述的歷史,原因之一是受到官方長期的誤導。香港政府無論在回歸前後都強調香港以前是一個小漁村,今日成為國際大都會是這百多年來的努力云云。這種說法產生於港英時代,目的無非要顯示英國人對香港的貢獻。香港市民只要翻檢香港殖民地的歷史,就不難發現其中有一種論述,說明英國人獨具慧眼,選擇了香港這優良的港口。問題是,香港的地理和區位優勢,難道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從來未為人賞識?這顯然不符歷史事實。

重提香港這段年代久遠的歷史,無非要指出香港從古代到現代都是中國南方的貿易重鎮,香港本身就有「一帶一路」的基因,大家不要錯過目前這大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