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同德押拆樓重建,惹來社會一陣議論。保育團體更引經據典,要求古諮會提升評級,希望藉此改變這舊樓的命運。其實,同德押的命運並不特別坎坷,許多比它更有歷史價值更標致的前輩都已經功成身退,包括曾經在山頂傲然獨立的何東花園。

香港生活節奏極快,市民每天忙着應付生活,難免要以走馬看花的方式面對身邊的事物。於是一件事只要說得振振有詞,然後公開說多幾遍,就會有人信以為真,不再深究。同德押被拆,都說是政府保育政策失敗,古諮會評級制度不周等等。市民看了新聞後一哄而起,古諮會成為了眾矢之的。問題是,決定拆樓的是業主,不是古諮會,市民應該去問業主才對;可是這樣一問,大家又回到平衡保育與發展這老到掉了牙的問題上。

老實說,香港城市發展限制多多,保育與發展之間極難取得平衡。業主保住了舊樓,就等於放棄發展,因為香港寸土難求,不可能輕易找到一處空間轉移發展。去年政府推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以新市鎮模式釋放可發展土地,馬上引起數以萬計市民反對。申述者排隊到城規會表達保育新界東北的意見,結果這一次城規會會議開了四十五天,創造了香港政府委員會會議的新紀錄!

香港的土地總面積有一千一百平方公里之多,但住人的土地竟然只有約百分之十,不住人的郊野公園反而佔百分之四十。郊野公園不能發展,這是法例規定,同意不同意都不能動。從郊野公園到住宅區和商業區之間,其實還有大片綠化帶和農地,但這些土地要改劃為住宅或者商業用地並非易事,動輒可以在城規程序上來回十年八載。

有了上述的土地背景,同德押的業主只有兩條路走:其一是與同德押白頭到老;其二是按原址的土地用途重新發展。用一句老話作結:同德押被拆,其實是社會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