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難斷尾,一旦發作痕癢無比,困擾不少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分析三年的濕疹臨床個案發現,八成患者屬於病情時輕時重、反覆不愈的慢性濕疹,且近九成患者出現「脾虛」體質。負責研究的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首席講師黃霏莉解釋,港人受天氣潮濕、愛吃海鮮和喝凍飲影響,較常見脾虛及肝鬱的體質,臟腑不調和可削弱抵抗力,更易誘發濕疹。研究指出,配合中醫內外治療,濕疹改善成效達八成以上。

浸大發現以中醫治療濕疹,有效率達八成以上。中為黃霏莉。

慢性濕疹的患處,集中在一部分。

中醫建議凍飲不宜多喝。(資料圖片)

港人愛吃西方食物及海鮮,易傷脾臟。
(資料圖片)

五十歲的孫女士過往有皮膚敏感及濕疹,曾求診皮膚專科醫生獲處方類固醇。服藥後情況間中有改善,但偶有「大復發」,曾試過致面、頸痛紅,藥物更令她難以入睡,每周失眠三至四晚:「要鼓起好大勇氣同決心先返到工!」至去年八月,她求助中醫,發現脾胃不和。經調理臟腑後,不單濕疹受控,燥熱失眠問題亦同時改善。

中藥針灸成效顯著

黃霏莉表示,本港氣候多濕,且港人愛吃西方食物及海鮮,又愛飲凍飲易傷脾。她說脾與人體水液代謝有關,若脾功能出問題,代謝後的水分不可正常排出體外,易引發濕疹,並易受外邪入侵。浸大註冊中醫師余嘉慧亦表示,壓力可導致內分泌失調及擾亂新陳代謝,導致肝鬱,增加濕疹機會。

黃霏莉搜集一一年至一四年期間共五百三十九名濕疹患者的病歷,分析病人體質及中醫治濕疹的成效,當中大部分為十八至四十九歲成年人。

結果發現,近八成人屬於慢性濕疹,患者最常出現脾虛,達八成九人;其餘血瘀、肝鬱的症狀亦常見。分析顯示,病人平均接受中醫藥物、針灸及外敷治療七點六次後,九成半人徵狀有改善,皮損消退的治愈率更有三成九。慢性濕疹患者的治愈及轉好機會達七成八。

要預防濕疹復發還需靠患者日常自律,黃霏莉提醒患者應避免進食牛肉或雞蛋等「發物」,即中醫認為性質「濕毒」的食物;應盡量穿全棉、沒染色的白色衣服;勿讓汗水留在皮膚太久,以免患處復發;情緒上應保持心境平靜,確保休息定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