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騙子是最古老的行業,而且萬變不離其宗,但配合現代科技,行騙手法花樣百出,無奇不有。近期除了電話騙案呈火山噴發式激增,投資騙案、電郵騙案亦大行其道,令人防不勝防。警方固然必須與時並進,加強與內地交流情報,打擊騙案,市民也應提高警惕,切勿因小失大。

警方數字顯示,今年一至七月共有六千四百多宗詐騙案,當中二千三百多宗屬電話騙案,單是七月已有三百零八宗成功騙款,平均每日約有十人中招,近兩個月騙案涉款逾一億七千萬元。

當中一宗涉款高達二千萬元的騙案,受害人是二胡大師王國潼及其妻子,騙徒先冒認香港郵政職員,聲稱寄到深圳的快件被扣查,復假扮內地官員,恐嚇有犯罪集團利用其身份證明文件開設戶口,從事非法活動,受害人需繳付「無犯罪保證金」以證清白。很明顯,騙徒覷準港人不熟悉內地法律和怕事等弱點落手,幾乎無往而不利。

不難發現,此類騙案主謀多數來自內地,部分得到本港同夥協助,屬於典型的跨境犯罪,冒認內地官員成為此類騙案的主流。另一方面,電郵、電腦及手機軟件騙案亦日益猖獗,而且同樣跟內地詐騙集團息息相關。最常見的是冒認銀行及金管局,僅上月下旬金管局就收到二千多宗相關查詢,受害人會收到來電顯示跟金管局熱線相同的電話,要求受害人提供個人資料。與此同時,詐騙集團亦會發放偽冒銀行公函電郵,要求收件人按下連結登入假網站,盜取個人資料,由於仿真度高,受害者眾。

事實上,這類騙案之所以成功率高,主要是借助現代科技。正如專家指出,目前的手機軟件已可做到假扮任何電話號碼,而一些電腦病毒更會以掃毒軟件等面貌出現,用戶一旦下載便會遭病毒入侵,盜取甚至控制帳戶。由於涉及高科技,行騙目標並非止於一般老弱婦孺,連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也紛紛中招。

除了電話騙案之外,最近出現的豪華包裝巨額投資騙案,也是以中產及專業人士為特定目標。騙徒為求逼真,不但邀請名人演講,更會率團到外地參觀,加上滿嘴專業術語,顯得對金融運作非常熟悉,令受害人深信不疑。

這些手法凸顯犯罪集團的專業性,懂得捕捉受害人心理,擺明是「放長線釣大魚」。今年上半年警方雖然只接獲四宗投資騙案,但涉款高達六千多萬元,是去年的兩倍,令人咋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對付此類智慧型犯罪,打擊手法必須與時俱進,不僅須加強粵港澳情報交流甚至跨國合作,同時亦要加強宣傳,並且要堵塞市民個人私隱外洩的漏洞,免被騙徒有可乘之機。不管怎麼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人上當,騙子就無法生存,他們無非覷準一般人貪小便宜的心理,或利用港人不熟悉內地法律程序等弱點,只要市民提高警惕,便宜莫貪,騙徒自然無從施其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