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二年推行高官問責制,目的之一是由政治任命司局長出席立法會,面對議員質詢,避免政治中立的公務員「受靶」。但本報翻查一四至一五年度立法會十八個事務委員會的官員出席名單,發現負責相關政策的司局長出席率非常參差,其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八次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中僅出席一次,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在十二次政制事務委員會中,亦只出席兩次。多名議員指相關公務員有時比其局長上司更「熟書」,寧願由前者出席。學者指有關做法違反問責制原意,亦反映政府不夠尊重立會。 記者李彩荷報道

曾俊華在上個立法年度,僅出席了一次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

上年度八次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陳家強只出席了一次。

上年度十二次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譚志源僅出席了其中兩次。

立法會十八個事務委員會的司局長出席率參差,多人低至只有一至兩成。(資料圖片)

除每周三舉行的立法會大會和周五的財務委員會,立法會亦設有十八個事務委員會,專責討論不同政策事宜。東方報業集團翻查上個立法年度司局長出席事務委員會的紀錄,發現三名司長出席率奇低,其中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在九次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會議中,只親身出席了兩次,出席率僅一成七。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全年僅出席一次相關事務委員會會議,惟兩人年內亦有出席有關預算案的財委會特別會議、有關人口政策和扶貧工作的內務委員會、以及有關西九文化區的立法會小組委員會。

陳家強出席率僅13%

十二名局長方面,陳家強年內只出席了一次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出席率僅一成三。譚志源在政制事務委員會的出席率亦只有一成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以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相關事務委員會的出席率亦低於五成。

意外的是,被指經常外訪、民望長期低迷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教育事務委員會竟錄得百分百出席率。兩名已被炒的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和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鄧國威,在相關事務委員會的出席率亦高逾八成。

負責局長出席率欠佳,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健波指問題不大,因委員會討論一些法例或專業議題時,直接負責相關政策的公務員可能比局長還要熟悉,「冇咩係答唔到」。

吳克儉「一味搬台詞」

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亦說,局長張炳良較少親身出席,「係冇咁識做,可以嚟多啲」,但他指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已愈做愈上手,每次聽完議員意見都會跟進,相反吳克儉雖出席全部會議,惟回應提問時「一味搬台詞」,故認為是否由局長親自出席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成效。

財經局發言人指,由於財經事務委員會討論議題十分廣泛,除政府官員,有時會由相關監管機構和諮詢委員會代表出席,局長會按議程需要而出席。律政司發言人回覆指,就出席司法及立法事務委員會,律政司一直的做法是因應會議討論的內容,決定是否適合由司長出席,還是委派其他更合適官員出席。政制局發言人表示,無論出席會議官員的職級為何,均會細心聆聽,積極跟進議員意見和建議。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政治任命官員是制訂和監督政策執行的人,讓議員可直接質詢擁有決策權的官員,代表政府尊重立法會,因此由局長或副局長出席事務委員會是最理想及最權威,難以由常任秘書長、副秘書長或署長級公務員代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