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旅客持續下跌,而人民幣又突然大幅貶值的背景下,本港興建邊境購物城的計劃終於有了眉目,彷彿是一個黑色幽默。港府後知後覺,不僅錯過解決旅客逼爆問題的時機,亦令業界錯失發展機遇,這正是香港蹉跎歲月,不斷沉淪的主要原因。

負責相關項目的基金會正式向城規會提出申請,要求將新田村路一幅近四萬平方米土地改變用途,由現作臨時公眾停車場、貨櫃儲存庫轉變為臨時購物城。根據計劃,購物城將會發展成類似歐美盛行的村莊概念購物中心,由度身訂造的貨運集裝箱或臨時搭建物組成,劃設二百個舖位,規定半數商店只售賣香港製造或香港設計的產品,以支持本土產業。申請書列明,邊境購物城由非牟利基金會管理,宗旨是回應個人遊衍生的不滿情緒,紓緩尖沙咀及銅鑼灣等傳統旅遊區的壓力。

毫無疑問,邊境購物城本來大有可為,一來位置鄰近落馬洲口岸,旅客出入境便捷;二來以歐美盛行的「貨櫃商場」模式發展,在港僅此一家,有一定的吸引力;三來擁有支持香港製造的光環,隨時可發展成特色旅遊景點。問題是,營商除了講究周詳計劃,還要講究時機,如今內地旅客持續下跌,零售市道今非昔比,傳統旅遊區的商戶尚且叫苦連天,邊境購物城的前景更是無法令人樂觀。更何況,邊境購物城現在仍處於城規會審批階段,還需通過環保、交通、收地等重重關卡,在社會愈來愈政治化、基建發展阻力重重的環境下,購物城計劃何時才能落實,目前言之尚早。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邊境購物城錯失最佳時機,可以說是港府一手造成。多年來個人遊旅客蜂擁而至,衍生種種亂象,導致中港矛盾愈演愈烈,社會要求興建邊境購物城以疏導旅客的呼聲此起彼落,可惜港府坐而論道,一味靠業界單打獨鬥,以致計劃進度緩慢,一拖再拖。最諷刺的是,港府對旅客逼爆問題束手無策,不是想辦法改善接待容量,而是跟隨激進派起舞取消一簽多行,變相打擊旅遊及零售市道。時移勢易,隨着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內地當局取消部分日用品進口稅及人民幣大幅貶值,內地客下降已是大勢所趨,邊境購物城即使最終能夠落實,恐怕也只能成為明日黃花,得物無所用。

見微知著,邊境購物城錯失時機,正是香港發展落後於形勢的縮影。當全世界爭相發展創新科技,南韓、新加坡及台灣等競爭對手一騎絕塵,連深圳也遙遙領先,香港還在爭拗應否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當整個珠三角地區都在搶奪航空業份額,廣州甚至已就第五條機場跑道展開籌備工程,香港還在為興建第三條跑道爭吵不休。整個香港被政治化拖後腿,被形勢牽着鼻子走,難怪競爭力每況愈下。

旅遊業是無煙工業,全球各地紛紛爭奪內地旅客,偏偏港府不思進取。邊境購物城築室道謀,既反映港府的無能,亦凸顯香港的窘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